【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指标和部分临床实验室指标与病理资料,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的IMN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指标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为通过实验室指标评估IMN患者病理分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寻找更多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IMN患者98例,根据肾穿刺病理结果按Ehrenreich-Churg病理分期将98例研究对象分为Ⅰ-Ⅱ期组(76例)和Ⅲ期组(2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性别、发病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吸烟史。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III(AT-III)、血清补体C3(C3)、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血清补体C4(C4)、24小时尿蛋白总量(24h-UTP)。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研究IMN患者病理分期相关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因素对IMN患者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Ⅲ期IMN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小、间质纤维化比例更高(P<0.05),而BMI、SBP、DBP、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细胞浸润情况、吸烟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相比,Ⅲ期IMN患者HDL-C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HGB、Alb、BUN、Scr、SUA、TC、FC、TG、LDMedical serviceL-C、24Laduviglusibh-UTP、eGFR、IgG、IgA、IgM、C3、C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相比,Ⅲ期IMN患者TT、APTT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FDP、D-D、AT-III、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相比,Ⅲ期IMN患者PDW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PLT、PCT、MPV等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T、PDW、HDL-C是IMN患者病理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TT、HDL-C是保护因素,PDW是危险因素。6、ROC曲线显示,TT、PDW、HDL-C预测IMN患者病理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714、0.656。【结论】1、相对于Ⅰ-Ⅱ期患者,Ⅲ期IMN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小,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更高,APTT、TT、HDL-C较低,PDW较高。2、TT、PDW、HDL-C是IMN患者病理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DW是危险因素,TT、HDL-C是保护因素。3、TT、PDW、HDL-C有助于预测IMN患者病理分期,TT敏感度更高,PDW、HDL-C特异度更高。动态监测上述实验室指标,有助于识别IMN患者不同病理分期血液高凝倾向,为临床指导抗凝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Author: admin
G2A2、G2A3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G2A2期、G2A3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以及血瘀证分布情况,分析DKD和血糖波动与血瘀证相关性,为今后更好应用中医药治疗DKD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9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UACR)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分为无DKD组、G2A2期DKD组、G2A3期DKD组,收集患者入院第一天完整的7点(空腹、午晚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信息,进行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百分比(e 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百分比(e TAR)、葡萄糖变异系数(CV)的计算,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实验室指标,所有数据应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DKD和血糖波动相关性。再将所收集的G2A2期DKD组、G2A3期DKD组中气阴两虚证DKD患者77例根据是否兼夹血瘀证,分为血瘀组、非血瘀组,应用SPSS23.0对两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理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血瘀证和血糖波动、DKD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149例T2DM患者中女性71例,男性78例,平均年龄(58.07±12.02)岁,糖尿病病程7.00(3.00更多,11.50)年,三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77例气阴两虚证DKD(G2A2期和G2A3期)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9例,G2A2期DKD患者兼夹血瘀证34例(63.0%),非血瘀证20例(37.0%),G2A3期DKD患者兼夹血瘀证22例(95.7%),非血瘀证1例(4.3%),G2A2期DKD患者兼夹血瘀证比例显著低于G2A3期DKD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性别、年龄、病程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资料及理化指标:在无DKD组、G2A2期DKD组、G2A3期DKD组三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 A1c、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psychotropic medication.05);LDL-C、UACR、BUN、Scr、e 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瘀组和非血瘀组两组间SBP、DBP、Hb A1c、TG、TCFulvestrant半抑制浓度、LDL-C、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CR、e 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糖波动指标:在无DKD组、G2A2期DKD组、G2A3期DKD组三组间和在血瘀组和非血瘀组两组间SDBG、LAGE、e TIR、e TA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A3期DKD组血糖波动幅度大于G2A2期DKD组大于无DKD组,血瘀组血糖波动幅度大于非血瘀组。4.相关性分析:DKD分期与LDL-C、UACR、BUN、Scr、SDBG、LAGE、e TAR、CV、呈正相关,与e GFR、e TIR呈负相关;血瘀证与DKD分期、血糖波动幅度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1.G2A3期较G2A2期DKD患者血糖波动幅度更大,SDBG、LAGE、e TIR、e TAR、CV可能与DKD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2.血瘀证可能与血糖波动幅度、DKD分期具有相关性。3.血糖波动幅度可作为DKD患者是否兼夹血瘀证的辨证参考指标。
AhR减轻猪小肠上皮细胞炎症及其在家兔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
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selleck PLX5622原因,有效治疗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有关AhR与动物腹泻的研究较少。腹泻能造成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障受损,NHE3/AQP4表达异常,氯离子通道阻断剂(CF)已成为治疗multi-domain biotherapeutic (MDB)分泌性腹泻的新手段。本论文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产生炎症,不同激动剂活化AhR,评价AhR在IPEC-J2细胞氧化损伤和调节NHE3/AQP4表达中的作用,结合抗炎物质(HO-1和地锦草)的处理,阐明AhR活化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最后,利用CF对腹泻家兔进行治疗,基于炎症因子、肠黏膜形态学和AhR信号变化,阐明AhR在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结果如下:炎症IPEC-J2细胞模型构建: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LPS处理IPEC-J2细胞6 h,仅15μg/m L LPS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LPS处理细胞12 h和24 h,3~15μg/m L LPS均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5μg/m L LPS处理12 h能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RT-PCR结果显示,3μg/m L LPS处理细胞12 h,显著上调细胞中IL-1αm RNA表达,IL-6、TNF-αm RNA表达无明显差异;5μg/m L LPS处理细胞12 h,能极显著上调细胞中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基于以上结果,选取5μg/m L LPS处理IPEC-J2细胞12 h构建炎症细胞模型。活化AhR减轻IPEC-J2细胞氧化损伤且提高AQP4和NH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炎症IPEC-J2细胞中AhR/CYPselleck激酶抑制剂1A1信号被抑制,AQP4和NHE3的表达降低。配体FICZ、PY109活化AhR后,细胞中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和含量下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含量增加,细胞中AQP4和NHE3的表达升高。说明活化AhR可缓解LPS诱导IPEC-J2细胞的氧化损伤,参与细胞的水和离子转运。抗炎物质活化AhR抑制炎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抗炎物质促进AhR/CYP1A1 m RNA和蛋白表达;抗炎物质显著降低炎症IPEC-J2细胞的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和含量。同时,降低炎性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的含量。提示HO-1和地锦草具有活化AhR,抑制细胞炎症的作用。AhR在家兔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腹泻家兔的体重下降、DAI评分升高、盲肠壁薄且有出血点坏死、结肠萎缩;肠绒毛萎缩断裂、炎性细胞浸润,血浆中IL-1α、TNF-α含量增加,说明腹泻引起了肠道炎症。同时,腹泻家兔的肠道组织中AQP4和NHE3表达下调,AhR/CYP1A1信号被抑制。CF治疗后,家兔的体重增加、DAI评分下降,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障有所改善,血浆中IL-1α、TNF-α含量下降,AQP4、NHE3、AhR、CYP1A1m RNA表达上调。提示,腹泻性肠炎抑制AhR/CYP1A1信号,CF能激活AhR/CYP1A1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调节细胞水和离子转运。综上,AhR活化可以缓解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参与细胞的水和离子转运;抗炎物质具有活化AhR,抑制细胞炎症的作用;腹泻性肠炎抑制AhR/CYP1A1信号,CF能激活AhR/CYP1A1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调节细胞水和离子转运,缓解分泌性腹泻。
AhR减轻猪小肠上皮细胞炎症及其在家兔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
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selleck PLX5622原因,有效治疗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有关AhR与动物腹泻的研究较少。腹泻能造成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障受损,NHE3/AQP4表达异常,氯离子通道阻断剂(CF)已成为治疗multi-domain biotherapeutic (MDB)分泌性腹泻的新手段。本论文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产生炎症,不同激动剂活化AhR,评价AhR在IPEC-J2细胞氧化损伤和调节NHE3/AQP4表达中的作用,结合抗炎物质(HO-1和地锦草)的处理,阐明AhR活化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最后,利用CF对腹泻家兔进行治疗,基于炎症因子、肠黏膜形态学和AhR信号变化,阐明AhR在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结果如下:炎症IPEC-J2细胞模型构建: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LPS处理IPEC-J2细胞6 h,仅15μg/m L LPS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LPS处理细胞12 h和24 h,3~15μg/m L LPS均能显著降低细胞活力,5μg/m L LPS处理12 h能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RT-PCR结果显示,3μg/m L LPS处理细胞12 h,显著上调细胞中IL-1αm RNA表达,IL-6、TNF-αm RNA表达无明显差异;5μg/m L LPS处理细胞12 h,能极显著上调细胞中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基于以上结果,选取5μg/m L LPS处理IPEC-J2细胞12 h构建炎症细胞模型。活化AhR减轻IPEC-J2细胞氧化损伤且提高AQP4和NH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炎症IPEC-J2细胞中AhR/CYPselleck激酶抑制剂1A1信号被抑制,AQP4和NHE3的表达降低。配体FICZ、PY109活化AhR后,细胞中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和含量下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含量增加,细胞中AQP4和NHE3的表达升高。说明活化AhR可缓解LPS诱导IPEC-J2细胞的氧化损伤,参与细胞的水和离子转运。抗炎物质活化AhR抑制炎症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抗炎物质促进AhR/CYP1A1 m RNA和蛋白表达;抗炎物质显著降低炎症IPEC-J2细胞的IL-1α、IL-6、TNF-αm RNA表达和含量。同时,降低炎性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的含量。提示HO-1和地锦草具有活化AhR,抑制细胞炎症的作用。AhR在家兔腹泻性肠炎中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腹泻家兔的体重下降、DAI评分升高、盲肠壁薄且有出血点坏死、结肠萎缩;肠绒毛萎缩断裂、炎性细胞浸润,血浆中IL-1α、TNF-α含量增加,说明腹泻引起了肠道炎症。同时,腹泻家兔的肠道组织中AQP4和NHE3表达下调,AhR/CYP1A1信号被抑制。CF治疗后,家兔的体重增加、DAI评分下降,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障有所改善,血浆中IL-1α、TNF-α含量下降,AQP4、NHE3、AhR、CYP1A1m RNA表达上调。提示,腹泻性肠炎抑制AhR/CYP1A1信号,CF能激活AhR/CYP1A1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调节细胞水和离子转运。综上,AhR活化可以缓解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参与细胞的水和离子转运;抗炎物质具有活化AhR,抑制细胞炎症的作用;腹泻性肠炎抑制AhR/CYP1A1信号,CF能激活AhR/CYP1A1信号抑制肠道炎症,调节细胞水和离子转运,缓解分泌性腹泻。
1例伏立康唑药物相互作用致横纹肌溶解的案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药物相互作用相关性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为该类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分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s析我院1例伏立康唑联Pidnarulex合阿托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我院1例肺PEG300供应商曲霉菌感染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使用伏立康唑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15 d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早期症状,最终进展为多器官衰竭。文献分析提示伏立康唑与塞来昔布、他克莫司、甲泼尼龙、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阿托伐他汀联用时发生药物相关性肌病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肌酸激酶升高,严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通常于用药后12~15 d发生;有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伏立康唑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联用时发生横纹肌溶解的风险更大,且大多预后不良。结论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充分评估合并用药和患者基础状况,密切监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肌酶及临床表现,警惕伏立康唑药物相互作用所致横纹肌溶解的严重罕见不良反应。
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高眼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Clinically amenable bioink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更多—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Colforsin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高眼压的患者32例,发生率为3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高眼压组与未发生高眼压组在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高度近视、术中是否有并发症、早期是否有炎症反应、是否合并眼外伤、是否术后焦虑和术后眼压波动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度近视、早期炎症反应、合并眼外伤、术后焦虑、术后眼压波动≥8 mmHg是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存在高眼压风险,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需强化高眼压风险识别,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北京市火车站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及传统装饰元素传承探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火车、高铁等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北京市火车和高铁的年客流量也在随着人民出行需求的提高而在不断增长。为满足人们在候车时的各种需求,火车站站内的商业空间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并以火车站为核心,形成新的商业体系。近些年,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大力宣传,人们对商业空间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于火车站这种城市名片下的商业空xylose-inducible biosensor间,更需要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千篇一律。购买GSK1120212传统装饰元素,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开始将传统装饰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中,提高商业空间的地方特色与艺术性,吸引旅行人们的消费、餐饮,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文化认同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现代美学价值。北京市火车站作为城市的大门,其内部的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也应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城市大门,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本文主要围绕着北京市火车站站内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以及传统装饰元素在站内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上述两大主题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北京南站和北京西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对北京市火车站站内商业空间进行分析研究。以北京市火车站内的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为研究重点,通过文献法、实地考察法、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社会需求,研究北京市火车站商业空间室内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和传统装饰元素在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一是分析火车站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背景、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确定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阐述本研究的重点以及创新点。二是以北京南站及北京西站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分析北京站及北京朝阳站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总结selleckchem IDN-6556火车站站内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现状,总结火车站站内商业空间现存的问题。三是研究传统装饰元素在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了解站内商业空间室内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四是将传统装饰元素融入在北京南站及北京西站配套商业空间中的室内设计,进行改造设计实践,以此为未来火车站站内商业空间室内设计提供参考案例,促进传统装饰元素的传承与活化利用发展,对于未来火车站站内商业空间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肾移植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伴有持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肾移植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GW4869分子量法 纳入2000年1月—201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联合前臂移植的患者27例,按肾移植手术与PTX联合前臂移植手术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分为肾移植术后12月内(0~12月)组、12~24月组、24~36月组、>36月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分布情况。结果 肾移植术前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碱性磷酸酶、血肌酐、eGFR及血清白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12月组血磷水平与24~36月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1月、3月、1年,各组间血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月,12~24月组和24~36月组血钙水平相当(P>0.05),0~12月组血钙最低,>36月组最高(P<0.05)。在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后各个时间点,12~24月组血磷最低,除术后1月外,其余各个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6月组,在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其血磷水平均最高(P<0.05)。>36月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0~12月组、12~24月组和24~36selleck NMR月组在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后各时间点间碱性磷酸酶水平相当(P>0.05)。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后各个时间点,各组的血清白蛋白亦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X联合前臂移植术后各个时间点,12~24月组肾小球滤过率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伴有持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肾移植microbiota dysbiosis患者行PTX联合前臂移植的最佳手术时机是移植后12~24月,其对移植肾功能影响最小。
星形胶质细胞衰老释放mtDNA靶向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促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衰老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生长发育到成熟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细胞在各组织中积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神经系统是最易受衰老影响的重要靶器官。研究显示,器官及细胞衰老具有不同步性,早衰鼠中星形胶质细胞早于神经元发生衰老,在寿命最长的人脑中,大约有30%的星形胶质细胞已经衰老,而在AD患者中衰老的星形胶质细胞高达40%以上。因此我们推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可能在衰老向AD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衰老细胞能够积累并释放多种损伤相关分子DAMPs,直接激活炎症反应,或以旁分泌形式导致相邻细胞发生衰老。此外,DAMPs亦可通过释放进入细胞质及细胞外,在炎症反应、破坏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所需的细胞-细胞接触以及加速神经退行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提示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DAMPs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贡献者,而线粒体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生理功能的基础,线粒体功能失调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之一。mtDNA是线粒体功能障碍时释放的重要因子。在线粒体功能障碍的衰老动物模型中,mtDNA稳定性被破坏,线粒体膜小孔开启,mtDNA释放进入细胞质及细胞外。研究显示,循环mtDN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伴有衰老细胞堆积,且与机体持续的慢性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另有研究表明衰老线粒体功能障碍释放的mtDNA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而AD患者脑脊液中也发现了 mtDNA拷贝数含量的显著上升。因此,我们推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释放mtDNA可能是衰老向AD转变的物质基础。此外,mtDNA在促进衰老向AD演变细胞互作的多维分子调控机制以及是否具有不同的靶细胞炎性信号通路倾向现象需要阐明。目前已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时,mtDNA释放至胞浆或胞外,被①TLR9、②cGAS 或③NLRP3 受体识别,激活 MyD88-NF-κB、STING-I-IFN 或 Caspase1 炎性信号通路,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参与众多炎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作为常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神经保护和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在衰老过程中,大脑中的细胞是否会对脑内游离mtDNA做出反应,参与脑衰老向AD演变,同时,脑内小胶质细胞或者神经元中的上述三条DNA识别途径是否都识别mtDNA从而发挥作用,尚不明确。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星形胶质细胞衰老在脑衰老向认知功能障碍演变中的作用(1)年龄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为评价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研究构建了 4月龄、18月龄、26月龄三个不同的小鼠年龄节点分别用于模拟人类年轻、中年、老年三个时间段,通过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改变。结果:小鼠定位巡航及空间探索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下降,26月龄小鼠下降最为显著。该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易在高龄小鼠中产生。(2)年龄对小鼠脑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为了探究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可能原因,研究通过对构建的自然衰老小鼠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神经元(MAP2+、NEUN+)进行了与衰老标记物(P16INK4a+、P21WAF1+)共表达的免疫荧光双染实验以及神经元变性(HE、Nissl染色)、树突改变(MAP2+)、神经元退化水平(FJC染色)和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SYN+、PSD95+)的表达水平检测,同时,还对脑内的线粒体功能改变及氧化水平改变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不同月龄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VX-445临床试验中线粒体结构的改变。此外,研究也对脑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Iba1+)情况和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①随着小鼠月龄的不断增高,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激活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在18月龄时已广泛表达细胞衰老标记物P16INK4a和P21WAF1;②神经元衰老标记物P16INK4a在18月龄小鼠中同样广泛表达,但P21WAF1的表达在26月龄时仅在海马DG区被检测出;③神经元形态排列松散,数目减少,树突减少,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SYN、PSD95)表达水平下降并伴有神经元退化情况出现;④小鼠脑内海马区发现线粒体功能(膜电位、ATP)下降及氧化水平(MDA、蛋白羰基含量)增加,线粒体超微结构中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嵴结构改变;⑤小胶质细胞被激活(Iba1+)并伴有海马区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释放增加。该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结构异常并出现衰老表型,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神经元受损。(3)复制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对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衰老星形胶质细胞是否能够对小胶质细胞或神经元产生不利影响,建立了以连续传代方法诱导的复制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模型,观察其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复制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中P53、P21、P16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的分泌量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ATP、ROS改变,此外,MTT检测复制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上清直接与神经元孵育,或与小胶质细胞孵育后间接作用神经元后神经元的增殖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分泌变化。结果:①复制型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细胞衰老表型P53、P21、P16蛋白的表达增多,并伴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的分泌升高,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和ATP下降,胞内ROS水平升高;②受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孵育的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与神经元细胞共孵育后,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IL-6增多,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③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孵育神经元后,神经元亦存活率下降。该研究结果说明复制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可以通过直接引起神经元损伤或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间接导致神经元损伤。(4)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对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方法:为探究急性刺激下的应激性细胞衰老模型,从多种角度探讨不同条件下引起的细胞衰老对脑内其他细胞可能产生的影响,构建了 H2O2诱导的急性应激性细胞衰老模型。通过检测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中P53、P21、P16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的分泌量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ATP、ROS改变,以及线粒体分裂融合(Drp1、Fis1,Opa1)蛋白表达变化。此外,MTT检测氧化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上清直接孵育神经元,或通过小胶质细胞间接作用神经元后神经元的增殖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分泌变化。结果:①氧化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表型相关蛋白P53、P21、P16表达上升,且伴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的分泌升高,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快速下降,胞内ROS水平显著上升,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表达增加;②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直接作用神经元或激活小胶质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间接作用神经元引起神经元存活率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神经元损伤亦可通过直接或小胶质细胞间接途径所导致。(5)衰老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黄连素被证实能够保护线粒体并改善线粒体功能,因此我们将其作为线粒体保护剂对细胞衰老模型诱导前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了干预,检测其是否能够保护星形胶质细胞抵抗衰老,减少其直接或间接损伤神经元的能力。研究对黄连素干预保护线粒体后氧化型星形胶质细胞的衰老相关蛋白P53、P21、P16蛋白水平以及IL-6分泌量进行了检测,同时还检测了星形胶质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和分裂融合蛋白(Drp1、Fis1、Opa1)的表达改变,此外,还对复制型和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与神经元直接或间接作用后对神经元中的线粒体膜电位、ATP、LDH分泌量以及神经元的退化水平和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SYN、PSD95)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①黄连素能够下调氧化型星形胶质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稳定线粒体分裂能力,降低Drp1的表达量;②黄连素能够改善复制型和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ATP引起的损伤,并显著下调神经元LDH分泌水平,改善神经元退化情况,增强神经元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SYN和PSD95的表达水平。该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能够减轻星形胶质细胞衰老表型,改善衰老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减弱神经元损伤,增强突触功能。第二部分探讨衰老星形胶质细胞释放mtDNA是脑衰老向认知功能障碍演变细胞互作的核心分子(1)衰老星形胶质细胞mtDNA外溢研究方法:研究利用dsDNA检测试剂盒对黄连素预保护后的两种不同星形胶质细胞衰老模型上清液中的dsDNA进行了检测,同时对不同年龄段小鼠脑脊液、脑细胞胞质内及血清中游离mtDNA进行了 Taqman探针法检测mtDNA拷贝数水平。结果:①复制型和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中游离mtDNA含量显著上升,黄连素能够通过保护线粒体从而减少mtDNA外溢出细胞;②随着年龄增长,小鼠脑脊液和海马区细胞细胞质中游离mtDNA显著升高,而血清中游离mtDNA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出现衰老并向胞外释放了 mtDNA。(2)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后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为了考察mtDNA是否引起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产生,研究首先利用不同浓度mtDNA类似物对年轻小鼠进行了侧脑室注射。结果:①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后7天、14天、28天后Y迷宫行为学实验中的小鼠均出现了对新奇事物探索兴趣的下降;②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显示出在mtDNA类似物注射14天、28天后小鼠认知功能出现障碍,且CpG-1826 20μg注射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最为显著。该研究结果表明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能够引起年轻小鼠产生认知功能障碍。(3)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后小胶质细胞激活作用研究方法:为了验证mtDNA是否引起了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的产生,研究对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后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Iba1+)程度,以及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14天、28天后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数量,且激活程度和mtDNA类似物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同时,脑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升高。该研究结果表明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能够引起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且激活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4)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后神经元损伤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mtDNA是否能够引起脑内神经元结构及功能改变,研究对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后的小鼠脑内神经元树突标记蛋白MAP2的表达量、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SYN、PSD95)的表达量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通过HE、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结构及数目改变,并通过高尔基银染检测分析了海马区神经元树突长度、数量、分支数及树突棘密度的改变情况。结果:①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28天后皮层及CA1区神经元树突标记物MAP2阳性表达显著下降,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表达下降;②mtDNA侧脑室注射28天后海马区神经元树突长度、数量、分支数及树突棘密度显著下调,且下调程度随着给药剂量增加更为显著;③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14及28天后能够引起锥体神经元和颗粒神经元细胞胞质出现同自然衰老小鼠内相似的深染情况,但神经元的数目未发现有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28天后能够引起小鼠脑内神经元损伤,且损伤程度与mtDNA类似物给药量呈正相关。(5)星形胶质细胞衰老释放mtDNA引起神经元损伤方法:为了探究mtDNA是否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损伤神经元,研究对复制型和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与神经元直接或间接作用后对神经元中的线粒体膜电位、ATP、LDH分泌量以及神经元的退化水平和突触前后膜功能蛋白(SYN、PSD95)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的mtDNA能够直接或间接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和ATP的下降,同时引起LDH分泌量及神经元退化水平的上升,神经元突触功能蛋白的荧光表达强度下降,而在条件培养基作用前给予DNAse Ⅰ降解mtDNA后能够显著改善衰老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引起的神经元直接或间接损伤。该研究结果表明衰老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mtDNA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神经元损伤。第三部分mtDNA激活TLR9、cGAS、NLRP3炎性信号通路促神经元损伤(1)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内TLR9、cGAS、NLRP3炎性信号通路表达研究方法:本部分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和蛋白表达实验对自然衰老小鼠、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小鼠脑中以及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mtDNA的主要识别受体TLR9、cGAS、NLRP3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探究mtDNA是否能引起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三种DNA识别受体的激活,此外还检测了 mtDNA类似物体外作用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后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①自然衰老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TLR9、cGAS、NLRP3的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②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TLR9、cGAS、NLRPCCRG 81045采购3的表达量随mtDNA类似物注射剂量的升高而增高;③体外mtDNA类似物干预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均能引起两类细胞中TLR9、cGAS、NLRP3通路蛋白的表达增加;④mtDNA类似物干预后小胶质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分泌量升高,神经元细胞上清中IL-1β分泌量升高。该研究结果表明mtDNA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TLR9、cGAS、NLRP3三类DNA识别受体的蛋白表达,并能引起促炎因子释放。(2)mtDNA通过激活TLR9、cGAS、NLRP3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元细胞损伤方法:IL-1β的分泌量在衰老小鼠以及mtDNA类似物侧脑室注射小鼠脑中显著升高,而在体外衰老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后的Neuro-2a细胞培养时发现,部分Neuro-2a细胞胞体膨大,因此,衰老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mtDNA是否作为一种外源DAMPs介导了神经元细胞中焦亡程序的发生呢?本部分研究对复制型和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直接和间接作用神经元后神经元中的GSDMD剪切体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mtDNA类似物直接或间接作用神经元后神经元中的GSDMD剪切体的表达、以及神经元退化情况和突触功能蛋白的表达改变进一步验证衰老星形胶质细胞释放mtDNA介导神经元焦亡发生,引起神经元损伤。结果:①复制型和氧化型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与神经元孵育引起了神经元中GSDMD-N蛋白表达增高;②mtDNA类似物直接作用神经元也引起了神经元中GSDMD-N蛋白表达增高,同时神经元退化水平上升,突触功能蛋白表达下降;③衰老星形胶质细胞上清通过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间接作用后引起神经元中GSDMD-N蛋白表达增高;④mtDNA类似物通过小胶质细胞间接作用神经元同样引起了神经元中GSDMD-N蛋白表达增高,同时神经元退化水平上升,突触功能蛋白表达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mtDNA介导的TLR9、cGAS、NLRP3信号激活能够引起神经元焦亡发生,导致神经元退化及突触功能损伤。综上所述,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脑衰老向认知功能障碍演变时星形胶质细胞出现衰老,并产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线粒体内mtDNA进入细胞质或逃逸到细胞外;(2)mtDNA是脑衰老向认知功能障碍演变细胞互作的核心分子;(3)游离的mtDNA能够通过DNA模式识别受体(TLR9、cGAS、NLRP3)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一方面激活小胶质细胞,放大炎症反应,加速神经元受损,另一方面直接作用神经Diagnostic biomarker元导致焦亡的发生。
益气滋阴利湿汤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滋阴利湿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效果,客观、科学的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能为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优势和特色。方法:1.根据本课题的纳入标准将收集到的7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利尿消肿、抗凝、控制血压、降血脂、控制感染等;治疗组予西医治疗联合益气滋阴利湿汤;两组均观察8周。2.收集7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NN2211半抑制浓度医证候总积分,中医症状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尿常规(Pro),肝功能(ALB、ALT、AST),肾功能(Scr、BUN、UA),血脂(TC、TG、LDL-C),凝血(APTT、PT、D-Dimer、FIB),尿Ig G,同时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及其他情况。3.将以上收集到的病例资料、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相关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经8周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73.5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8<0.05)。2.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UTP、Scr、ALB、TC、TG、LDL-C、D-Dimer、FIB、尿Ig G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组的尿常规(Pro)、BUN、UA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两组相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3.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WBC、RBC)、肝功能(AST、ALT)、心电图、泌尿系彩超等未见明显异常(P>0.05)。4.中医证候总积分: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94.12%、73.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改善(P<0.05)。6.Immunomganetic reduction assay中医症状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除脘闷纳呆(P=0.05)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改善(P<点击此处0.05)。结论:益气滋阴利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特发性膜性肾病较纯用西医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24h-UTP、尿Ig G、肾功、血脂、凝血等指标,提示益气滋阴利湿汤能减少蛋白的漏出、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粘滞状态及低蛋白血症、降低尿中Ig G含量,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紊乱状态,达到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在整个疗程中,没有患者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