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化验指标,探讨NPPV治疗失败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使用N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7例,根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治疗成功组84例,治疗失败组23例,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Liraglutide体内P)、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胱抑素-C、肌酐/胱抑素-C、双肺平均低密度衰减区百分比(LAA%)、治疗前后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PPV治疗失败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NPPV治疗成功组及失败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入院时NPPV治疗失败组的APACHEⅡ评分高于成功组(18.52±1.410 vs Panobinostat小鼠13.01±2.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BMI、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患者入院时血常规、生化及影像学资料对比:入院时失败组患者降钙素原高于成功组(0.052 vs 0.40,ng/m L),失败组D-二聚体也高于成功组(1.03 vs0.59,u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hs-CRP、BNP、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胱抑素-C、肌酐/胱抑素-C、双肺平均LAA%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对比:入院时两组间患者Pa O_2、Pa CO_2无统计学差异,失败组患者入院时PH值低于成功组(7.23±0.08 vs7.3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PV治疗2小时后两组间患者Pa 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失败组患者治疗后PH值低于成功组(7.25±0.07 vs7.34±0.50),Pa CO_2高于成功组(82.97±15.78 vs 63.32±13.58,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对其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APACHEⅡ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7),而降钙素原、D-二聚体、入院时PH值、治疗2小时后PH值、治疗2小时后Pa C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患者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是NSafe biomedical applications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2.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肌酐/胱抑素-C与NPPV治疗失败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