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脑灰质体积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身体觉知研究

身体觉知(Body awareness)是内感受敏感性的积极觉察方面,指个体对身体内部感觉的觉知和注意,即个体对进入意识的本体感觉和内部感觉的主观感受,其在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身体觉知有助于增加对身体状态的了解,改善个体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传统上,以身体觉知为对象的研究聚焦于焦虑、惊恐障碍等,因而内感受敏感性所衡量的是引起焦虑等疾病的躯体症状敏感性。鲜有研究探讨内感受敏感性的积极方面,直到Mehling(2016)根据注意线索对内感受敏感性进行了区分,selleck产品身体觉知指的就是觉察注意导向的内感受敏感性。一方面,以往研究聚焦于焦虑驱动注意的敏感性,缺乏对身体觉知及其相关脑机制的探讨。另一方面,研究表明身体觉知疗法、瑜伽以及正念等各种行为干预方法能提高个体的身体觉知并体现在了神经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上,直接探讨身体觉知有关的大脑灰质结构以及功能基础更有助于为行为疗法干预身体觉知补充神经上干预的途径。此外,众多证据显示身体觉知在身心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从身体觉知的神经关联出发,进一步讨论身体觉知在身心健康中作用也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我们首先在中国人群体中对身体觉知问卷进行了修订和信效度检验,以期获得一个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其次,采用大样本数据探讨了身体觉知有关的大脑灰质体积和静息态功能连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身体觉知的神经关联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潜在关系。最后,将结构与功能连接进行了耦合分析,发现了身体觉知与结构-功能连接耦合的selleck抑制剂关系。本研究共包括四个部分。研究一在大学生样本中收回有效问卷733份(样本1=365人,样本2=368人),对样本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总样本中随机抽取400人作为样本3进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的身体觉知问卷中文版三因子模型主要拟合指标最好χ~2/df=2.705(df=87),CFI=0.924,TLI=0.908,GFI=0.921,IFI=0.925,RMSEA=0.068,共15个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3,分半信度为0.773,问卷总分与校标量表得分呈显著相关,表明量表的校标关联效度良好。以上结果表明身体觉知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身体觉知的测量。研究二在大样本中(N=686)对结构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身体觉知与大脑灰质体积及其协变区域的关系。结果表明,身体觉知得分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IFGoperc)的灰质体积呈显著负相关,没有发现与它产生协变关系的其它区域。研究三在大样本中(N=686)对静息态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基于研究二所得的种子点到全脑的功能连接和全脑功能网络连接与身体觉知的关系,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身体觉知与IFGoperc-楔前叶(PCUN)和IFGoperc-左前侧缘上回(aSMG)的功能连接呈正相关;与IFGoperc-双侧枕叶外侧皮层(sLOC)和IFGoperc-内侧额叶皮层(MedFC)的功能连接呈负相关。其次,默认模式网络(DMN)、额顶控制网络(FPN)、感觉运动网络(SMN)以及视觉网络(VN)是与身体觉知有关的主要Bionic design网络,因为它们包含了最多的相关节点。并且FPN中的三角部额下回(IFGtriang)作为关键枢纽连接了其它网络。此外,IFGoperc-PCUN的功能连接值能够调节身体觉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即IFGoperc-PCUN的功能连接强度对促进身体觉知和主观幸福感关系有积极作用。研究四在研究二和研究三的基础上将两种模态的数据整合起来,进一步对身体觉知与结构-功能耦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连接与功能连接存在正相关关系;身体觉知与结构-功能的耦合呈负相关。综上,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修订后的中文版身体觉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中国人背景下使用。(2)身体觉知得分与右侧IFGoperc的灰质体积呈显著负相关。(3)身体觉知的关键功能网络包括DMN、FPN、SMN和VN,且FPN中的IFGtriang作为枢纽在连接其它所有网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身体觉知得分与结构-功能耦合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5)IFGoperc-PCUN的功能连接在促进身体觉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1)首次翻译并修订了中文版身体觉知问卷;(2)首次在大样本中发现了身体觉知相关的灰质体积和重要功能网络,并且发现额下回是身体觉知的关键区域;(3)首次发现基于额下回的功能连接能促进身体觉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与身体觉知有关的神经表现模式主要反映在参与认知情感控制、注意、自我参照处理以及多感官整合的区域上,并且有些区域的连接模式在促进身体觉知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产生了积极作用。这可以为当前的身心干预疗法(如正念、瑜伽训练)提供一些神经层面的参考,以改善身心健康问题和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