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影像学资料、病原学检查的分析,总结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旨在为该类患者制定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且合并有肺部感染的患者95例,其中有8例经1位呼吸科主任医师及1位影像科主任医师讨论后考虑为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而排出。根据病因的不同,将剩余的87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职业/环境相关性肺病组;特发性肺纤维化组(IPF);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组(CTD-ILD)。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CNS nanomedicine、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比较这三GSK1349572分子量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病原学特点。运用SPSS 26.0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三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性别有统计学差异,CTD-ILD患者好发于女性。而年龄及病程没有统计学差异。(2)三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常在原有呼吸道症状的基础上,出现咳嗽加重(78例)、咳痰增多(51例)、喘息加重(79例)。其中CTD-ILD组喘息加重的发生率高于职业/环境相关肺病组及IPF组。IPF组杵状指发生率高于职业/环境相关性肺病组及CTD-ILD组。其余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差异。(3)87例IL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低氧血症及Ⅰ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占91.95%;三组血气分析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4)在三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职业/环境相关性肺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平均值较高,而血清白蛋白平均值偏低,在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三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5)87例selleck激酶抑制剂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49.43%。其中第1位病原体为细菌(占74.42%)。细菌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70.83%),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6)在药敏方面除了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仅对替加环素及复方新诺明敏感,其他细菌及真菌对大部分药物均敏感。(7)在三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胸部HRCT中,磨玻璃影多发生于CTD-ILD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IPF组,结节影多发生于职业/环境相关性肺疾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在肺功能比较中,职业/环境相关性肺病组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其他两组病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87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有3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占比34.48%。在三组病例中,肺动脉高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支气管扩张是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较前加重,患者的PCT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2)大部分患者有缺氧甚至出现呼吸衰竭。(3)致病菌以细菌为主,细菌感染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除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其余细菌对大部分药物均敏感。(4)胸部HRCT表现为在原有病灶的基础上新出现磨玻璃影及斑片影。(5)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6)低蛋白血症、支气管扩张是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