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LR和SII与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aFFR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 FFR)的相关性,并探究NLR、PLR、SII在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2年1Adezmapimod体外2月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CCS患者204例,入院患者均完CP-690550体外善相关血液生化检测和冠脉造影检查(CAG),以ca FFR作为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定量指标,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严重程度。根据ca FFR测量值将患者分为ca FFR>0.80组(109例)和ca FFR≤0.80组(95例)。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运用Spearman分析NLR、PLR和SII与ca FF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和评估其预测效能,以探讨SII、NLR和PLR与ca FFR的关系。结果:1、ca FFR>0.80组与ca FFR≤0.80组患者在NLR、PLR、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性别、脂蛋白(a)、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素、肌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NLR、PLR和SII与ca FF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LR(r=-0.457,P<0.001)、PLR(r=-0.323,P<0.001)和SII(r=-0.500,P<0.001)均与ca FFR呈electric bioimpedance负相关。3、绘制NLR、PLR、SII与ca 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NLR、PLR和SII是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有效预测因子,其中SII的预测价值比NLR、PLR更高。NLR预测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2.62,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76.1%(AUC:0.809,95%CI:0.749-0.868,P<0.001);PLR预测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127.1,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53.2%(AUC:0.750,95%CI:0.685-0.816,P<0.001);SII预测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最佳截断值为611,敏感性为87.4%,特异性为72.5%(AUC:0.848,95%CI:0.796-0.900,P<0.001)。4、根据SII的连续值和SII的分类值分别建立了模型1和模型2,在两个独立的模型中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表明,SII是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而糖尿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PLR、SII作为新型的炎症标志物,与ca FFR值呈负相关。其中,SII是CCS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SII比NLR和PLR能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功能性缺血的严重程度。SII作为一种简便、易得、廉价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早识别CCS高风险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