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肝细胞癌(HepatAG-221说明书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高复发率和转移率致使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仍不理想。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HCC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对于肿瘤发展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重心逐渐从肿瘤本身转向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ME)。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TME中最重要的基质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HCC转移,并且也是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仑伐替尼对肝癌细胞的直接作用机制研究较为成熟,但目前尚无研究报道仑伐替尼是否能对CAFs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我们的研究旨在弥补这一空缺,为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在组织层面,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104例HC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的CAFs中CEMIP的表达以进行临床病理特征相Biological a priori关性分析,并收集经仑伐替尼治疗和未经仑伐替尼治疗的HCC患者的组织各6例,观察对比H&E染色图像并进行多色免疫荧光染色。在细胞层面,我们培养了原代癌旁组织成纤维细胞(PTFs)和CAFs,采用扫描电镜、免疫荧光和细胞划痕、transwell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它们在HCC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仑伐替尼对它们的影响。在分子层面,我们结合转录组学测序和药物靶点蛋白组学的数据,探讨仑伐替尼对CAF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动物层面,我们通过构建裸鼠肝癌原位种植模型,验证CAFs对HCC肝内转移的作用。结果:1、癌巢中的成纤维细胞比例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CAFs比例高的HCC患者预后差,且经仑伐替尼治疗过的HCC患者CAFsselleck NMR比例显著低于未经治疗的患者。CAFs中CEMIP高表达的HCC患者预后更差。CEMIP高、低表达组之间的肿瘤数量、酒精中毒和死亡有显著性差异。使用lenvatinib治疗的患者的CAFs更少,CEMIP表达更低。2、CAFs比PTFs具有更强的胶原收缩能力和迁移能力,且能被lenvatinib所抑制。与CAFs共培养的Huh7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而lenvatinib处理过的CAFs对Huh7趋化能力减弱。Lenvatinib预处理的CAFs与Huh7间的物理连接显著减少。3、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在CAFs中表达量高于PTFs,并能被Lenvatinib下调的分子——CEMIP(细胞迁移诱导蛋白),并验证仑伐替尼通过下调CEMIP抑制CAFs的迁移能力、胶原收缩能力以及协同肝癌细胞转移的能力。lenvatinib在CAFs中具有广泛的靶点,这些靶蛋白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细胞增殖、生长、癌症通路等调控中富集。4、在裸鼠原位种植模型中,混合CAFs组肿瘤结节多于纯Huh7组和混合PTFs组,混合1/3 CAFs组肝脏结节多于混合1/6 CAFs组。结论:我们发现仑伐替尼通过下调CEMIP,抑制CAFs协同HCC转移的作用。CAFs比例高的HCC患者预后差,经仑伐替尼治疗过的HCC患者CAFs比例显著低于未经治疗的患者。CAFs的迁移能力和胶原收缩能力均强于PTFs,而仑伐替尼抑制了这些恶性表型。仑伐替尼可减少CAFs与肝癌细胞间的物理连接,从而抑制CAFs协同HCC转移的作用。我们更深入探索了靶向肿瘤微环境的肝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