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脓毒症(Sepsis)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全球每年发病人数约3100万,死亡人数高达600万,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来源。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生物标志物是一类描述患者临床状况的测量指标,可通过多次重复检测,准确反映机体状态,能够用于脓毒症或疑似脓毒症的诊断、yellow-feathered broiler早期识别、风险分层、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然而,目前除了已有的炎症标志物、危重症评分用以辅助判断,临床仍缺乏较高敏感度及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寻找更简洁、准确的生物标志物以便于及时、充分地诊断脓毒症及判断预后,改善患者不良结局是临床医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分析了脓毒症早期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目的:构建脓毒症相关数据库,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组间临床特征,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判断脓毒症预后的价值,为预测脓毒症预后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就诊于西京医院急诊科的脓毒症患者基本信息与临床资料,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压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和临床数据(血常规检查、心、肝、肺肾功能等检查结果),计算危重症评分及各项比值。以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组间差异;围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分析脓毒症短期预后(28天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比较单个指标与联合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评估指标预判患者28天生存率的效果。结果:(1)114例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2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舒张压、收缩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氧分压、吸氧浓度分数、氧合指数、血乳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lymphocyte ratio,RLR)显著高于存活组。(2)Cox回归分析及预后相关性热图提示结果提示收缩压、RDW、RLR是影响患者生存独立因素。(3)K-M生存曲线显示RDW、RLR与患者生存状况具有显著相关。(4)RDW,RLR与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预测效能良好,其中RLR稍优于RDW。结论:RDW和RLR是影响脓毒症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判断脓毒症早期死亡风险。在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早期预警指标。目的:寻找脓毒症肝损伤发生的早期危险因素,为及早识别脓毒症肝损伤人群并采取相应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0日就诊于西京医院急诊科脓毒症患者信息,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危重症评分及各项比值指标及随访结果。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肝损伤组与非肝损伤组,通过K-M生存曲线比较脓毒症合并肝损伤对两组间生存率房影响,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者早期预警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预警指标的判断效GDC-0068价格价并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进一步验证,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及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CIC)评估HB/RDW的临床应用性。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17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非肝损伤组(99例)和肝损伤(80例)。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肝损伤组较非肝损伤组28天生存率明显下降(P=0.012)。(2)两组间合并肝损伤组发生高血压人数为41例较非肝损伤组增多,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4)。(3)对两组患者首次就诊的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危重症评分比较,肝损伤组患者其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红蛋白比红细胞分布宽度(Hemoglobin to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atio,HB/RDW)、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显著低于非损伤组(P<0.05);RDW,R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ratio,RP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Aspartate transaminase to platelet ratio,AST/PL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数值变化均高于非肝损伤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RDW与ALB是脓毒症合并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5)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显示HB/RDW评估脓毒症是否合并肝损伤具有良好效能。(6)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HB/RDW<2.33随着数值减少肝损伤发生概率越大,而HB/RDW≥2.33,随着数值增大肝损伤发生概率无明显变化。(7)DCA结果显示,当HB/RDW的高危阈值为0.1-0.8时,临床获益率大于0。CIC结果表明,当阈值率超过0.6,预测脓毒症肝损伤发生Liraglutide试剂情况与实际发生情况高度一致,HB/RDW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结论:入院24小时内HB/RDW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是否发生肝损伤的早期预警指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识别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