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抗结核药PaMZ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目的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新三联抗结核药物组合PaMZ脂质体[Pa(普托玛尼,Pretomanid,Pa-824)、M(莫西沙星,Moxifloxacin)、Z(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并观察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三种药物的体外检测分析方法,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PaMZ脂质体,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实验设计,评价标准选择水溶性药物吡嗪酰胺的包封率,对胆固醇-磷酸比(A,1:1、1:2、1:4)、药物-磷脂比(B,1:1、1:2、1:4)、硫酸铵浓度(mol/L)(C,0.1、0.2、0.3)以及孵育温度(℃)(D,50、55、60)四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制备PaMZ脂质体的最佳条件。基于上述筛选出的最佳制备条件,获悉更多制备PaMZ脂质体并表征其理化性能。通过膜透析法研究PaMZ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药物情况,测定规定时间1h、4h、8h、12h、24h、36h、48h、72h PaMZ脂质体的药物累计释放率,用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拟合,并绘制药物累计释放时间曲线,观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1)Pa-824、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检测浓度在1~200μg/m L内范围时,三种药物浓度与检测峰面积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Pa-824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8%,莫西沙星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8%,吡嗪酰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0%,三种药物的日间、日内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小。(2)根据L_9(3~4)正交实验设计9种脂质体制备方案,制备PaMZ脂质体,测得包封率依次为39.8%、69.2%、73.2%、36.8%、71.2%、70.6%、33.2%、56.5%、60.4%。从四个因素的极差R值大小对比可知,对包封率影响的优劣程度为因素B(药物与磷脂的比)>因素A(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因素C(硫酸铵浓度)>因素D(孵育温度)。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A(胆固醇与磷脂比)、因素B(药物与磷脂PLX3397比)和因素C(硫酸铵浓度)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因素D(孵育温度)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PaMZ脂质体的释药曲线表现双相释放的特征,在前12h的快速性释放阶段为第一阶段,随后出现的较慢释放速度的是第二阶段。PaMZ脂质体对Pa-824、莫西沙星和吡嗪酰胺的释放起到延缓作用。根据各项模型的R~2,总的来说PaMZ脂质体的体外释药过程符合一级药物释放动力学方程。结论(1)成功制备PaMZ脂质体,获得较高包封率。(2)PaMZ脂质体具有良好缓释性能,呈7Medicine quality2h双相释放,为后续抗结核研究奠定基础,为将来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转化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