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耳部刮痧对脾胃虚弱型特发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择时耳部刮痧的治疗优势,以期丰富脾胃虚弱型特发性耳鸣的中医护理疗法,并明确开展耳部刮痧操作的最佳时间,为耳部刮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22年1月~1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32例脾胃虚弱型特发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干预内容如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院内常规护理;非择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除辰时、巳时之外的其他时间段进行耳部刮痧;辰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辰时(7:00~9:00)进行耳部刮痧;巳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巳时(9:00~11:00)进行耳部刮痧。耳部刮痧每次操作时长30分钟,操作频率3天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干预1个疗程。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CP-690550使用方法andicap Inventory,THI)、中医证候积分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n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PTA),根据耳鸣严重程度的恢复程度判定临床有效率。临床试验所收集资料由双人双次核对录入Excel表格中,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干预前组间比较,对比四组患者TH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表、PSQI量表得分以及PTA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四组患者基线水平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比四组患者干预前后T获悉更多H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表、PSQI量表得分以及PTA结果,四组患者干预后效果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对比四组患者TH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表、PSQI量表得分以及PTA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对照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在TH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表、PSQI量表得分以及PTA各项阈值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择时组与辰时组、巳时组相比,在THI量表、PT A各项阈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表、PSQI量表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辰时组与巳时组相比各项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四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84.38%、90.90%、9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发现,对照组与非择时组、辰时组、巳时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1.耳部刮痧对于脾胃虚弱型特发性耳鸣lactoferrin bioavailability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中医证候及睡眠质量,减轻听力损失。2.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择时耳部刮痧具有一定临床治疗优势,在辰时(7:00~9:00)、巳时(9:00~11:00)进行操作对于改善脾胃虚弱型特发性耳鸣患者中医证候和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