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及病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失眠(Insomnia Disorder,ID)祖国医学又称为“不寐”,亦被selleck Naporafenib称为“不得眠”、“目不瞑”或“不得卧”,主要是以心神不宁、入睡困难、夜寐不安或彻夜不寐致使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探究失眠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研究的具体目的有两个:(1)调查影响失眠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对失眠的影响效应。(2)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为针灸治疗失眠提供规范化的处方。方法:(1)研究A以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门诊及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睡眠不佳者100名为访谈对象,进行失眠相关因素的访谈,获取睡眠不佳者的影响因素相关信息,采用Excel和SPSS27对信息进行辅助分析。研究B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收集300名患者中对睡眠质量关心的患者的问卷表,填完并录入Excel电子表中统计。所有数据收集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录入SPSS27进行差异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2)检索2001.1-2021.12期间国家知识医学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维普数据等数据库以“失眠”、“不寐”、“针灸”、“针刺”、“耳针”、“穴位埋线”、“头皮针”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严格按照剔除标准以及纳入标准,采用Excel建立针灸治疗ID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并对相关腧穴进行关联分析medicare current beneficiaries survey和系统聚类分析,探索腧穴处方规律。结果:(1)通过不同因素对失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性格、睡眠环境、慢性疾病、精神状况、睡眠习惯、喝咖啡、睡前做家务、疼痛这9个因素是对睡眠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而其中睡眠习惯的影响最大。(2)通过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1284篇,按照排除标准要求,最终纳入文献183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治疗失眠时选择最多的前6个腧穴依次是神门、百会、三阴交、安眠、内关、四神聪。前3的耳穴依次是神门、心、皮质下。前4的经外奇穴依次是安眠、太阳、海泉、翳明。前3的经络依次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腧穴的分布头面部最多。以穴组治疗时百会、神门、三阴交、安眠、内关为穴组治疗较多。耳穴穴组以耳神门、心、皮质下较多。腧穴中较多的组合方式是巨阙-期门、膈俞-胆俞、肺俞-肝俞-肾俞-脾俞-心俞、照海-申脉、命门-大椎、外关-膻中、天枢-关元-气海-中脘、本神-神庭、合谷-太冲、太阳-印堂、足三里-内关、安眠-三阴交-神门。组穴方式大概分4类,一类是以申脉-照海-MG132 IC50四神聪为主,主要是以调整阴阳跷脉为治则;一类是以太溪-行间为主,主要是以滋阴清热为治则;第三类是以气海-关元-中脘-天枢为主,主要以培补元气、平衡阴阳为治则;最后一类以神门-三阴交-安眠为主,主要是以安神定志、镇静宁心为治则。耳穴的组穴方式分两类,一类是以皮质下-交感-耳神门为主,主要以镇静安神,宁心定志为治则;另一类是以内分泌、枕为主,主要是以调理脏腑阴阳平衡为治则。结论:(1)通过流行病学的病因分析发现,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构建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强化养生保健和治疗以减少慢性疾病或疼痛,有助于减少失眠;(2)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在针灸治疗失眠时,神门是选择最多的腧穴,选择最多的耳穴是耳神门,安眠是使用最多的经外奇穴,督脉是使用最多的经络,头面部是腧穴选择最多的部位,百会、神门、三阴交、安眠、内关是使用最多的穴组,耳穴组以神门、心、皮质下使用最多,常用的腧穴组穴原则共有4类,常用的耳穴组穴原则有2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