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静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POSD)作为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术后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大约在10%~70%之间,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案、年龄、性别等都是其影响因素。相比之下,乳腺癌手术更易引发术后睡眠障碍。如何缓解术后睡眠障碍、促进患者康复,已经成为近年来麻醉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改变生物节律、调节激素水平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术后睡眠质量。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与POS D存在着密切联系,对术后睡眠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瑞马唑仑、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是目前临床领域常用的三种静脉麻醉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ICU镇静、无痛诊疗等领域,得到了大多数麻醉医生的认可。然而,这三种麻醉药物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尚存争议,并且目前它们对术后睡眠的影响还没有直接对比的研究。对于瑞马唑仑,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会导致术后睡眠质量下降,但也有其他研究认为其对睡眠的影响较小;丙泊酚可能对术后睡眠总时长的影响较小,但却可能影响深度睡眠的比例;依托咪酯则可能影响睡眠结构,降低睡眠的连续性。这些研究有其合理性,但均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瑞马唑仑、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三种麻醉药物对乳腺癌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借鉴。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瑞马唑仑、丙泊酚、依托咪酯三种镇静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2022年04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1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瑞马唑仑组(R组)30例、丙泊酚组(P组)31例和依托咪酯组(E组)30例。进入手术室连接监护后,在T3~4水平使用0.33%罗哌卡因15ml,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5~0.35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3.0mg/kg,E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0.5mg/kg,三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μg/kg、罗库溴铵0.6mg/kg。麻醉维持:三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给药方式,R组泵注瑞马唑仑0.5~1.0mg/kg/h,P组泵注丙泊酚4~12mg/kg/h,E组泵注依托咪酯0.3~1.2mg/kg/h,三组均持续泵注舒芬太尼0.2~0.6ug/kg/h,并间断推注罗库溴铵0.1mg/kg,维持血压波动在基线值的20%以内,BIS变化在50~60之间。分别于术前1天和手术当天、术后1、2、3、5、7d的上午7:30~9:30随访患者。术前1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基线睡眠、情绪状况;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估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天睡眠主观状况;采用可穿戴设备(华为7手环)记录术前1晚和术后第1、2、3晚睡眠状况客观数据;记录全麻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置入喉罩即刻(T_2)、切皮时(T_3)、术毕(T_4)、拔出喉罩时(T_5)各时点平均血压(MBP)和心率(HR);术后4h、24h、48h、72h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测评;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至拔出喉罩时间、术后1小时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呼吸抑制、注射痛、肌颤、心动过缓、恶心呕吐以及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研究结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手术患者91例,其中瑞马唑仑组30例,丙泊酚组31例,依托咪酯组30例,三组患者年龄、BMI指数、ASA麻醉分级、PSQI睡眠指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方面:与术前1天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3、5、7天HAMA量表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质量方面:与术前1天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5天AI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后1天AIS评分较P组、E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为7手环显示:在术后第1晚,R组患者深睡眠占比明显低于P组、E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浅睡眠占比明显低于R组、E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术后第1晚,三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区别明显,P组占比>R组占比>E组占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晚比较,R、P两组患者术后第1、2晚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患者,与术前1晚比较,术后第1晚快速眼动睡眠占比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第2晚,E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反弹性升高,达到术前1晚水平,明显高于R组、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镇痛方面: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NR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后72h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h、24h、48h NRS疼痛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流动力学方面:P组患者在T_1、T_3、T_4时,MBP显著低于R组和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在T_1、T_3、T_4时,MBP显著低于T_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患者在T_1时,HR显著低于T_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两组患者MBP、HR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苏醒方面:R组患者术后拔出喉罩时间长于P组和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h 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方面:P组患者围术期应用期间,有17例患者出现注射痛,发生率约为55%,较R组、E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呼吸抑制、肌颤、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的发生。结论1、瑞马唑仑、丙泊酚、依托咪酯三组患者术后焦虑状态均有CP-456773体内实验剂量所改善,但三者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2、瑞马唑仑、丙泊酚、依托咪酯三种镇静药均降低了术后1、3、5天的睡眠质量,改变了术后第1、2晚的睡眠结构。3、丙泊酚对术后睡眠结构及睡眠质量影响较小,但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大;瑞马唑仑对术后NSC 127716深睡眠的影响较为显著、依托咪酯则对快速眼动睡眠有较大影响,但两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