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在献血者血液ELISA法检测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将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应用于献血者血液ELISA法筛查的质控效果。方法 选择本站2022年5月—2022年7月的献血者血样5 mL/(人)份,在全自动加样human microbiome仪上常规加样操作,将J标准物质(3.0 mL/支)作为日常标本分别加入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酶标板A1孔、H12孔以及随机孔位后,置于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中检测:以随机孔位质控作为室内质控判定标准,连续检测20次,按照孔位不同分为A1(孔位)组、H12(孔位)组和随机(孔位)组3个组,以随机组质控为框架,利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绘制质控图,再以实验室当日相对应的A1、H12组检测结果绘制在质控图VX-661供应商并与随机组比较。结果 献血者输血感染性指标ELISA检测质控水平均值:HBsAg为3.87±0.28,抗-HCV为3.79±0.38,抗-HIV为3.64±0.30,抗-TP为4.53±0.51;随机组、A1组、H12组比较:HBsAg(3.87±0.28、4.09±0.30、3.64±0.26),抗-HCV(3.78±0.37、3.96±0.38、3.63±0.38),抗-HIV(3.63±0.31、3.82±0.32、3.48±0.28),抗-TP(4.51±0.51、4.71±0.52、4.36±0.51),每项指标S/CO值均为selleckchemH12(孔)组<随机(孔)组0.05)。以随机组为质控框架(标准),A1组中有5个点落在■+2s外,H12组中有1个点落在■-2s外,亦即发生6次“告警”,这意味着只要将质控物置于酶标板A1孔,势必会影响到对整个酶标板检测结果的判断,特别是对酶标板最后1排低浓度病毒标志物标本的结果判断有一定影响。结论 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应用在献血者血液ELISA检测中,不仅有效减少了人为设置酶标板固定孔位质控引起的系统误差,还可能发现影响检测结果的边缘效应,是很适合血站的1种科学、合理的质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