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Medicines information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到2022年12月因重症肺炎入住ICU的患者207例,根据治疗中应用的镇静药物分为M-D组(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selleck抑制剂咪定)、M组(咪达唑仑单独镇静)、D组(右美托咪定单独镇静),分别有109例、40例和58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ICU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同时记录患者入住ICU时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是否ECMO治疗以及Dinaciclib NMR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对重症肺炎患者60天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07例,其中60天死亡人数为51例(24.60%),其中M-D组死亡24例(22.00%),M组死亡17例(42.50%),D组死亡10例(17.20%),M-D、D组的死亡率较M组的低(22.0%、17.2%vs 42.5%,p=0.011)。M-D、M组患者行ECMO治疗的比例高于D组(12.80%、10.00%vs.0.00%,P=0.019)。M-D、M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高于D组(85.30%、87.50%vs.67.20%,P=0.009)。D组患者的呼吸机时间低于M-D、M组(6.50天vs.12.00天、14.50天,P=0.003)。D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低于M-D、M组(10.00天vs.15.00天、16.50天,P=0.006)。M-D、M、D组在ICU住院天数相似,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 3.56,95%CI 1.59-7.97,P=0.011)、APACHEⅡ评分≥30(HR 2.35,95%CI 1.02-5.38,P=0.044)、需应用血管活性药(HR 6.07,95%CI 1.35-27.30,P=0.018)与重症肺炎患者60天死亡率有关。结论:1、在需要轻中度镇静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2、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的患者比单独咪达唑仑镇静的患者60天死亡的可能性更小。3、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30、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治疗可能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