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等症状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以肛周脓肿为诊断的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手术之前的检查、准备和手术方式都相同。术后常规组予中药局部熏洗(五倍子、枯矾、没药、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槐花、苍术、延胡索、紫花地丁、黄柏、白及)、术后红光治疗、一效膏换药、通便贴+穴位贴敷+TPD神灯照射等常规治疗。联合组:术后第一天予眼针治疗。取穴:双下焦区、双大SB203580分子量肠区,留针30min。后每日各施针1次,共施针5天。其余治疗同常规组。经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肛门坠胀感评分、排便情况评分、换药时评估肛缘水肿情况,术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并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脓肿的位置高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1术后当天,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第1、3、5、7天,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方面,联合组的评分比常规组低,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肛缘水肿方面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第1天和第7天,肛缘水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PF-6463922半抑制浓度,两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优于常规组。3两组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评分比较,手术后患者首次排便以及术后第3天排便情况评分,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和第7天,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优于常规组。4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肛门坠胀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患者肛门坠胀感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优于常规组。5术后第7天愈显率联合组(100%)高于常规组(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联合组在针刺过程中无晕针等不良反应记录。结论:1针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治疗,眼针联renal cell biology合中药熏洗和单独中药熏洗在患者术后疼痛、创缘水肿、排便、肛门坠胀感方面均有作用,且眼针联合中药熏洗的效果更佳。2眼针联合中药熏洗在术后镇痛方面效果显著,且眼针选穴少、起效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