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结直肠高级别上皮瘤变单纯内镜下治疗与内镜治疗后追加Surveillance medicine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分析内镜治疗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前后病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林大学selleck抑制剂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53例术前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患者的临床病历及资料。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肿物大小,肿物位置,肿物形态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结果等资料。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12月1日。比较单纯内镜治疗(Endoscopic resection,ER)组(n=44)和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Additional surgery treatment,ASR)组(n=9)治疗结直肠HGIN效果。分析ER治疗与ASR治疗前后病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结直肠HGIN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53例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GIN的患者中,ER组44例,男性32人,女性12人,平均年龄60.4±9.44岁。ASR组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2.1±6.97岁。53名患者经过ER治疗后术后病理证实30名患者已发生癌变。53名患者共随访到52例,失访1例,随访率98.11%。随访时间5-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其中,ER组44名患者术后随访期间,4例出现了早期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原位复发,1例出现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1例死于CRC,1例死于肺癌,1例失访。ASR组9名患者术后随访期间仅1例死于宫颈癌。随访到的52名患者中总生存率为94.23%。Log Rank(Mantel-Cox)分析得出,ER组与ASR组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差异(P>0.05)。ER组与ASR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显著差异(P>0.05)。ER组与ASR组之间术后复发或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P>0.05)。ER组肿物最大长径平均值为2.11±0.91cm,ASR组肿物最大长径平均值为2.56±0.72cm。ER组与ASR组治疗结直肠HGIN相比,ER组治愈率较高,而ASR组可以达到完全治愈。二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ER组住院时间(7.9±2.0天)较ASR组(15.9±3.0天)短。影响诊断结直肠HGIN准确性与肿物大小、单发/多发、肿物形态特点、患者临床表现无显著关系(p>0.05)。而术前肿瘤位置是结直肠HGIN诊断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R与ASR治疗结直肠HGIN远期治疗效果相同,术后OS与DFS无明显差异(P>0.05)。且ER组治疗结直肠HGIN治愈率较高,是结直肠HGIN的一线治疗方法,建议术后定期随访观察。ASR组可以完整切除肿物,并得到最终病理分期。切除肿物周围可能出现转移、浸润的神经和脉管,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ER与ASR治疗前后病理结果差异较大,ER治疗后半数以上患者已发生癌变。与内镜下活检的部位、数量,病理医师诊断和内镜选择的治疗方式有直接关系。有单发/多发,肿物大小,肿物形态特点以及患者临床表现不是鉴别诊断结直肠HGIN和早期CRC的影响因素。而病变组织位于直肠、乙状结肠是结直肠HGIN发生癌变较高两个各部位,误诊率较高。尤其当病变组织位于低位直肠,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肛门CX-5461分子量括约肌功能影响不同,所以当病变位于低位直肠的HGIN的患者尤予以重视,应参考其他辅助检查,判断是否发生癌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