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证型分析,按证型进行中医干预,判断干预效果,为中医辨证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为筛查对象,应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体检者200例进入干预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200例进入对照组(常态管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危险度分级及管理率,管理前后危险度分级情况,管理前后危险因素情况,管理前和随访1年后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指标[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和高血糖人群以痰浊内阻证居首;血脂异常人群更多以心肾阴虚证居首;超重或肥胖、吸烟人群以心脉瘀阻证居首。此三类证型是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存在的主要证型。两组管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干预组的危险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94, P=0.046<0.05)。管理后,干预组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超重或肥胖、吸烟比例分别为12.5%、13.0%、10.5%、7.5%、3.0%,均低于对照组的20.5%、21.5%、17.5%、14.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随访1年后的BMI、SBP、DBP、FPG、TG、TC低于本组管理前, HDL-C高于本组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1年后的BMI、DBP、FPG、TC、TG低于本组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干预组的SBP、DBP低于对照组, 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Berzosertib配制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CMV infection医脏腑辩证处方干预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