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炎症指标联合PET-CT代谢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应用

背景及目:2020年中国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虽然对于肺癌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手术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了更好预测患者的预后,术前的全面评估和开发准确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是极其重要的。炎症不仅影响局部肿瘤微环境,还具有改变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这些全身炎症反应的相关指标,近年来受到了学界的广泛的关注。本研究综合分析全身炎症反应指标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肿瘤局部代谢参数SUV-max对可切除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并借助诺莫图(Nomogram),构建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feline toxicosis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预后信息。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法确定SⅡ、NLR、PLR、SUV-max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R语言构建手术切除的NSCLC预后预测模型。应用一Dibutyryl-cAMP说明书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上数据分析均通过spss26.0、Graphpad Prism8、RStudio(version 1.4.171)软件进行。结果:SII和SUV-max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13.40和5.40,在此临界值下AUCSⅡ为0.765、AUCSUV-max为0.733对NSCLC预后有预测作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Ⅱ水平与PET-CT的代谢参数SUV-max具有轻等程度且显著的相关性(r=0.3179)95%CI:0.1599~0.4601(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8.83,P=0.001)、累及胸膜(HR=6.90,P<0.001)、临床分期(Ⅲ+Ⅳ期)(HR=8.53,P=0.002)、SⅡ(≥413.40)(HR=3.42,P<0.001)、SUV-max(≥5.40)(HR=1.97,P=0.007)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Cox分析结果构建可切除NSCLC的预后预测模型,在内部验证中5年生存率的C-index为0.732(95%CI:0.688~0.779)绘制术后NSCLC患者预后的3年及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的结果为训练集3年:0.827;5年:0.INCB018424供应商709;验证集3年:0.719;5年0.731。根据上述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3年及5年生存概率模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Ⅱ和SUV-max是影响可切除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Ⅱ和SUV-max具有轻等程度相关性;基于SⅡ和SUV-max构建的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