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效应-靶标”互作关联视角探讨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制

目的:从“效应-靶标”互作关联视角探讨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理。方法: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消肿止痛贴组方药材沙蒿子、水蔓菁、薄荷脑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 2.0,http://wwProgrammed ventricular stimulationw.tcmip.cn/ETCM2/front/#/)收集其透皮吸收能力,筛选Golden Triangle为Accepted的成分进行候选靶标谱预测。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http://www.tcmip.cn/TCMIP/index.php/Home/Login/login.html),依据化合物结构相似性原理,预测其候选靶标谱。同时,利用SoFDA数据平台(http://www.tcmip.cn/Syndrome/front/#/)收集消肿止痛贴功效相关的症状与其相关基因信息。进一步,利用上述方药候选靶标与其功效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构建消肿止痛贴的“效应-靶标”互作关联网络,通过计算网络节点拓扑特征值,筛选网络核心靶标,并开展功能挖掘,阐释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理。结果:基于ETCM 2.0及TCMIP v2.0数据库共得到165个方药候选靶标,基于SoFDA数据库收集到清热、消肿、止痛功效相关症状及其1 744个相关基因。网络构建与分析发现,消肿止痛贴确认细节的核心效应靶标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平衡、维持物质与能量代谢稳态、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与该方清热、消肿、止痛功效紧密关联。其中,消肿止痛贴-清热功效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的生物学功能与矫正病原体诱导机体“免疫-炎症”失衡有关;消肿止痛贴-消肿功效组具有利水消肿、软坚散结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的生物学功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selleck激酶抑制剂消肿止痛贴-止痛功效组具有化瘀解滞,活血止痛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与纠正神经系统和物质及能量代谢紊乱有关。结论:消肿止痛贴清热、消肿和止痛的功效可能与其作用于相关候选靶标,从而矫正“神经-免疫-血管轴”失衡,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炎症反应,干预物质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消肿止痛贴的优势疗效环节和辅助其临床精准定位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