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箍围理论内外兼治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外科“箍围”理论内外兼治面部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bone biopsy在治疗前、治疗第2w、4w时各记录1次,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面部皮损红肿、鳞屑、瘙痒程度和皮损面积来计算疗效指数,并于第12w进行复发率的随访。实验采用尾静脉注射依文思蓝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方法制作小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采用皮下注射4-氨基吡啶制作小鼠瘙痒模型,对蒲菊饮进行抗敏和抗瘙痒药效学试验。结果:在改善红肿、脱屑、瘙痒、皮损面积和改善中医次症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w总有效率为73.3%,治疗后4w总Y-27632分子量有效率为93.PF-030840143%。蒲菊饮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可降低小鼠的皮肤血管渗透作用,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说明受试样品具有减轻过敏反应的作用;但蒲菊饮口服没有止痒的效果。结论:基于箍围理论内外兼治面部过敏性皮炎,能够更好地改善面部过敏性皮炎的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