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选择了精神病学家艾伦·沃拉的《解析焦虑:理解和克服身体的恐惧反应》的引言以及前四章作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源文本。该书主要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介绍了焦虑的表现形式,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克服焦虑。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专业词汇、心理学术语的翻译,如何处理逻辑关系不明确,指代不清等。这些难点如果处理不当,会给读者的阅读理解带来困难。鉴于此,本报告选取了明晰化的翻译策略,探讨该策略在源文本汉译中的应用。明晰化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维奈(J.P.Vinay)和达贝尔内(J.Darbelnet)于1958年提出。明晰化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策略,能够将原文中由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隐含信息明确地表达出来,让译文更加通顺自然、更容易理解。同时,明晰化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强调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文体偏好,避免不地道的表达,有利于提高心理学文Cerebrospinal fluid biomarkers本的可读性。克劳迪将Staurosporine生产商明晰化分为强制性明晰化,选择性明晰化,语用明晰化以及翻译内E-616452体外在明晰化。对于翻译内在明晰化,克劳迪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因此文中未对这一分类进行讨论。对于时态、指代以及长难句的翻译问题,译者通过明确时态,明确指代,以及句式拆分与重组实现了强制性明晰化。对于逻辑关系模糊,句式转变,词性转变的问题,译者通过明确逻辑关系,转变句式,改变词性的技巧来实现选择性明晰化。对于含有英语文化背景的表达以及专业词汇和术语的翻译,译者通过释义,增译以及添加注释实现语用明晰化。通过翻译和分析,本研究发现,明晰化策略能使原文中的信息更加直白易懂,译文更加流畅,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意,适合心理学文本。译者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根据明晰化类型确定必须或应该明晰的信息,再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具体的翻译技巧,使译文清楚,易于理解,最大程度上服务于目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