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因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AKI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药物性AKI已成为住院患者发生AKI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KI最为典型。顺铂(Cisplatin,DDP)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但随着临床使用率提高,AKI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提示临床仍需进一步揭示顺铂致AKI(Cisplatin-Induced Acutselleck产品e Kidney Injury,CI-AKI)的发病机制及挖掘有效防治手段。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在CI-AK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阐明。中医药防治CI-AKI方面有独特优势,前期研究发现益肾泄浊方能改善CI-AKI患者预后,但其微观生物学作用机制仍不完善。因此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益肾泄浊方能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减轻CI-AKI,为益肾泄浊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体内实验:构建肝细胞癌(HCC)荷瘤小鼠模型并根据分组情况相应地采取顺铂腹腔注射、益肾泄浊方冻干粉药液灌胃、尿毒清药液灌胃等处理。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小鼠体重及肿瘤体积。计算各组小鼠的抑瘤率、脾脏指数(Spleen Index,SI)。使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含量;使用HE染色、PAS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使用β-半乳糖苷酶(SA-βNegative effect on immune response-gal)衰老染色检测小鼠肾脏皮质衰老情况。2.体外实验:以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8)为实验对象,通过SA-β-gal细胞衰老染色、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分析(ELISA)等实验方法,观察益肾泄浊方含药血清对顺铂干预后HKC-8细胞衰老染色情况、细胞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1β、IL-6分泌的影响。3.网络药理学研究:使用TCMSP数据库收集,筛选益肾泄浊方活性成分。挖掘、收集各大疾病数据库中AKI的潜在靶点,并将益肾泄浊方的活性成分靶点和AKI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益肾泄浊方治疗AKI的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提交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核心模块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益肾泄浊方治疗AKI的关键通路。最后使用Western Blot对关键通路进行验证。结果:1.顺铂化疗后的HCC荷瘤小鼠一般情况较差,体重、脾脏指数显著低于CON组(P<0.0001,P<0.05)。益肾泄浊方干预后的荷瘤小鼠体重、脾脏指数高于DDP组(P<0.05,P<0.05),且平均肿瘤体积、抑瘤率无统计学差异。HE与PAS染色结果表明,益肾泄浊方的使用能一定程度上减轻顺铂造成的肾小管损伤(P<0.0001)。同时,与DDP组比较,益肾泄浊方干预后荷瘤小鼠肾皮质中肾小管衰老阳性染色面积有所减少。2.SA-β-gal染色发现DDP组中衰老细胞显著增多(P<0.001),5%、10%益肾泄浊方含药血清干预后能减少SA-β-gal阳性染色面积(P<0.001,P<0.001)。DDP组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益肾泄浊方干预后,相关蛋白表达有所下调,且10%益肾泄浊方作用效果更明显。DDP组大部分细胞出现细胞周期S期阻滞的现象(P<0.001),益肾泄浊方干预后能降低阻滞在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衰老相关分泌selleck NMR表型IL-1β、IL-6的分泌。3.从TCMSP数据库获取益肾泄浊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合并删除重复值后,得到益肾泄浊方活性成分62个,靶点219个。从各大疾病数据库收集急性肾损伤相关靶点,合并删除重复值后得12647个相关靶点。将筛选的益肾泄浊方活性成分靶点与急性肾损伤靶点取交集,得到益肾泄浊方治疗急性肾损伤核心靶点214个。对核心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以及GO、KEGG分析,益肾泄浊方对AKI的治疗作用与MAPK信号通路关联性较高,进一步的通路蛋白验证结果表明,DDP组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益肾泄浊方干预后能抑制MAPK通路的激活。结论:1.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是CI-AKI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2.益肾泄浊方可能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治疗CI-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