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梨状隐窝滴注联合利多卡因喷雾用于气管镜检查局麻效果的比较背景:经口利多卡因喷雾是气管镜诊疗局点击此处部麻醉推荐的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降低气道反应性,但诊疗过程中强烈刺激引起的呛咳仍然有较高发生率。据文献报道,经口使用利多卡因喷雾剂局麻效果优于经鼻雾化吸入以及利多卡因喷雾剂和雾化吸入组合。但利多卡因喷雾剂和其它方式组合在临床上研究不多。也有文献证明喉上神经内支阻滞局麻效果优于经口利多卡因喷雾。但通过梨状隐窝滴注阻滞喉上神经内支的方式目前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在术前使用利多卡因喷雾剂的基础上联合梨状隐窝滴注利多卡因,探究该局部麻醉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76名受试者被1:1随机分配到任何一组。术前所有受试者在口咽部喷4次10%的利多卡因喷雾剂。在梨状隐窝滴注联合利多卡因喷雾组(简称滴注+喷雾组),术前两侧梨状隐窝处各滴注1m L2%利多卡因溶液,而在利多卡因喷雾组(简称喷雾组)中则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结局指标是内镜医生对手术过程的总体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受试者对手术过程中咳嗽难受程度VAS评分、咳嗽次数、利多卡因用量、受试者再次重复本次手术的意愿和并发症如低氧血症、咽喉痛、恶心呕吐等。结果:与喷雾组相比,滴注+喷雾组内镜医生对手术过程整体满意度的VAS评分明显较高70(60,86.25)vs 60(50,70),P<0.001。并且滴注+喷雾组受试者对咳嗽严重程度的VAS评分明显较低50(30,62.5)vs 70(60,85),P<0.001。咳嗽次数也明显较低3(1.5,2.5)vs 5(3,7),P=0.016。滴注+喷雾组的利多卡因累积剂量明显较高280(280,285)vs 260(260,260),P<0.001。愿意接受重复本次支气管镜检查的受试者比例在滴注+喷雾组(86.8%)明显高于喷雾组(65.8%),P=0.031。两组受试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都没有发生任何与利多卡因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梨状隐窝滴注联合利多卡因喷雾可以改善内镜医生的诊疗体验,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呛咳反应,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第二部分:梨状隐窝滴注利多卡因用于减少全麻气管镜检查后咳嗽研究背景:全麻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喉罩套囊压迫以及支气管镜来回摩擦咽喉部黏膜,患者苏醒后,咽喉部常感到不适。因此,术后咳嗽和术后咽喉疼痛是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检查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拟通过探究梨状隐窝滴注利多卡因抑制术后咳嗽以及咽喉痛的疗效,进一步提高患者全麻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的舒适度。方法hepatogenic differentiation: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Ⅲ级、择期行全麻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在左右两侧梨状隐窝处滴注利多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组。记录拔管后10min咳嗽发生率,拔管后10min、6h咳嗽严重程度(咳嗽严重度根据咳嗽次数划分,0次:无咳嗽;轻度:咳嗽1次;中度:咳嗽1次以上,单次咳嗽持续时间小于5s;重度:咳嗽持续时间超过5s)和拔管后10min、6h咽喉痛疼痛程度评分(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Barasertib溶解度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记录术后24h术后恢复质量-40(quality of recovery-40,Qo R-40)评分和受试者的满意度评分(采用VAS,在纸上面划一条100m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不满意;另一端为100,表示最满意)。结果:共纳入88名受试者。拔管后10min,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利多卡因组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63.6%vs 86.4%,P=0.014),并且咳嗽严重程度明显较轻(轻度:36.4%vs 11.4%,P=0.006;中度:18.2%vs 31.8%,P=0.14;重度:9.1%vs 43.2%,P<0.001)。拔管后10min,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利多卡因组咽喉痛评分明显降低,0(0,0)vs 1(0,2),P<0.001。并且利多卡因组受试者对麻醉的总体满意度较高84.8(±6.2)vs 76.6(±8.6),P<0.001。两组受试者术后6h咽喉痛评分、咳嗽严重程度和24h Qo R-40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前在梨状隐窝滴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拔管后早期咳嗽发生,降低咳嗽严重程度,并有效缓解早期插管以及支气管镜摩擦对咽喉部损伤带来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