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经济学比较

目的:分析5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药物经济学。方法:选择EH病人400例,分别采用国产卡托普利(A组)、合资卡托普利(开博通)(B组)、福辛普利钠(C组)、盐酸贝那普利(D组)、马来酸依那普利(E组)治疗,各80例。测定治疗前后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5种ACEIs用于EH的治疗效果及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成本。结果:治疗前,各组SBP和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D、E组Barasertib均明显低于A、B组(P<0.05~P<0.01)。各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E组治疗效果均优于A、B组(P<0.05CL13900说明书)。各组成本与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C、D组成本、效果和C/E均高于A、E组,C、D组△C/△E均高于E组(P<0.05~P<0.01)。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A、B组(P<0.05)。结论: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EH总有效率高,安全性高,药物经济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