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采取科学且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泉州市洛江区医院行产后盆底肌肌力检查的11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评估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的异常情况,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产妇中,有56例产妇盆底肌肌力异常,盆底肌肌力异常率为48.70%(56/115);其中,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38例,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1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与孕期体Genetic compensation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分娩次数以及是否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均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的主要因素有孕期Bemcentinib抑制剂体重增加≥20 kg、新生儿体重≥4 kg、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分娩次数≥2次以及未进行盆底功能锻炼(P均<0.05)。结论 产妇产后的盆底肌肌力异常率较高,其影响因素有产妇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及是否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此临床需针对性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减少盆底肌Gefitinib肌力异常的发生,预防盆底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