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超声评价房颤一站式术后房间隔残余分流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来探究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其对患者右心系统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因房颤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30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151例,平均年龄65.81±4.35岁。排除标准:1.存在食道超声禁忌症者2.既往行TSP或存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及其他复杂先心病、瓣膜病、特发性心肌病者3.合并严重心功能障碍或其他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者4.因频发早搏等因素干扰图像质量者。行TTE及TEE检查测量超声参数,于术前及术后3月各进行一次TEE检查,术前及术后24h、术后3、6个月各进行一次TTE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复查时是否存在持续性iASD将患者分为持续性iASD组和自发闭合组。1.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肾病、是否有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心梗/TIA/脑卒中等病史、既往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房颤类型、术前是否抗凝、封堵器型号、鞘管尺寸、左房操作时间、术中ICE的使用等。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超声参数:(1)应用TTE检查测量:嘱受检者平静休息5-10分钟,取左侧卧位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舒张期主动脉内径(AOd),舒张期右室前后径(RV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左室前后径(LV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SV)、心排出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于大动脉短轴切面测量肺动脉内径(PAd),应用连续多普勒或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程度、房间隔连续性是否完整。于心尖四腔心及二腔心切面测量收缩期右房大小(RAd),应用连续多普勒或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血流速度,根据C59体内实验剂量E/A寻找更多的比值判断左室舒张功能,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二尖瓣及三尖瓣返流程度、房间隔及室间隔连续性是否完整,测量收缩期二、三尖瓣返流面积及返流速度并估测肺动脉压力,利用Simpson法测量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应用组织多普勒将取样容积放置于二尖瓣室间隔和侧壁的附着位置测量二尖瓣瓣环速度,包括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二尖瓣E/e’估测左室充盈压(<8提示正常、>14提示升高)。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左室流出道内有无返流,并利用连续多普勒或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内及主动脉内血流速度。(2)应用TEE检查测量:局部麻醉后,探头插入食管距门齿约30~40cm处,分别于0°、45°、90°、135°四个角度全面观察左房、左心耳内情况、是否存在房间隔缺损、缺损的位置/大小及过隔血流的流向,取3~5个心动周期,存盘以便脱机分析。结果:1.两组间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后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症、房颤类型、INR、ALB、TC等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性iASD组术前左房容积较大(p=0.036)。持续性iASD组的术中左房操作时间更长(92.1±36.3 vs 69.1±17.8 min,p=0.003),术中使用的鞘管直径更大(4.1±1.2mmvs 3.3±1.2mm,p=0.022)。我们发现术中ICE的使用与iASD相关(p=0.048)。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持续性iASD组的穿刺点位置相对较低,距下腔静脉开口处约1.85±2.23cm。2.两组间术后3月超声参数比较结果:持续性iASD组更容易出现相关的术后二尖瓣返流(32.3%vs12.8%,p=0.018)及术后三尖瓣返流(27.1%vs7.3%,p=0.002)。LVEF、CO、SV、FS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目前尚未发现有意义结果(P>0.05)。将持续性iASD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右心参数进行对比,右心大小、右心收缩/舒张功能差异、肺动脉压力改变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术后3月是否发生持续性iASD(无持续性iASD=0,发生持续性iASD=1)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术前LA大小、术后3月MR、术后3月TR、左房操作时间、鞘管直径、术中ICE应用)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术前左房较大、随访时二尖瓣返流程度较大,术中左房操作时间较长、鞘管直径较大以及术中ICE的使用是影响iASD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经观察房颤患者一站式术后的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率较高。2.持续性iASD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左房大小、术中左房操作时间、鞘管直径、术中ICE的使用等。3.持续性iASD存在导致右心容量过microbiota (microorganism)载的可能性,但短期未见右心功能或肺动脉收缩压显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