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BMN 673半抑制浓度,是一种食源性、致点击此处病性革兰阳性细菌,主要侵犯孕妇、胎儿、新生儿、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单增李斯特菌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全身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肝脓肿、胃肠炎、脑膜炎、脑炎、流产、败血症等。目前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因预后差、死亡率高,仍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探索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Pulmonary pathology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IL-17是于1993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类新型细胞因子,与炎症、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17还可参与宿主抵御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IL-17家族包含IL-17A至IL-17F 6个家族成员。已有研究报道在小鼠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中,IL-17A通过刺激树突状细胞上调MHC-I分子,促进初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但IL-17B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尚未可知。因此,深入研究IL-17B在小鼠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研究目的:研究IL-17B在小鼠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IL-17B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为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建立小鼠单增李斯特菌急性感染模型。(1)单增李斯特菌的定量。取冻存的单增李斯特菌19115菌液按1:1000接种至脑心浸出液肉汤中,37℃下培养16h,取菌液,涂板计数确定细菌数目。(2)建立单增李斯特菌急性感染模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IL-17B缺陷小鼠(Il17b~(-/-)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单增李斯特菌19115,每只小鼠注射2×104个菌落形成单位(CFU)。2.探究IL-17B在小鼠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中的作用。建立小鼠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12h、24h、48h处死小鼠,取小鼠相应组织进行检测。(1)取小鼠肝脾组织,qRT-PCR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和未感染小鼠IL-17B、IL-17RB的表达水平。(2)取小鼠肝脾组织,以涂板计数法检测WT和Il17b~(-/-)小鼠肝脾组织中的细菌定植量。(3)取小鼠肝脾组织,以H&E染色评估组织的病理学损伤。(4)取WT和Il17b~(-/-)小鼠外周血、脾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小鼠巨噬细胞、NK细胞、B细胞、DC、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5)取WT和Il17b~(-/-)小鼠血清、脾脏,以ELISA检测相应组织IL-6、IL-12p40、TNF-α的表达水平。(6)取WT和Il17b~(-/-)小鼠脾脏,以qRT-PCR检测小鼠脾脏内IL-1β、IL-6、IL-12、TNF-α、IFN-γ、iNOS 的表达水平。3.研究IL-17B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体外诱导WT和Il17b~(-/-)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BMDMs,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情况。4.研究IL-17B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取WT和Il17b~(-/-)小鼠骨髓,体外诱导BMDMs,以单增李斯特菌感染BMDMs 1h后,以涂板计数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1.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小鼠脾脏内IL-17B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并且IL-17B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2.与WT小鼠相比,Il17b~(-/-)小鼠:(1)脾脏内细菌负荷量减少,而肝脏内细菌负荷量无明显差异;(2)H&E染色显示,肝脏和脾脏组织病理损伤无明显差异;(3)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4)血清、脾脏中IL-6 分泌增加;(5)脾脏中 IL-1β、IL-6、IL-12、TNF-α、IFN-γ、iNOS 的 mRNA 表达水平增加。3.体外研究表明:IL-17B不影响BMDMs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同时对BMDMs吞噬单增李斯特菌的能力也无影响。结论:IL-17B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从而调控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引发的宿主免疫应答,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清除。这一过程可能与IL-17B抑制IL-6的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