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基-4-氯苯氧乙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初步构建

2-甲基-4-氯苯氧乙酸(2-methyl-4-chloro-phenoxyacet IC acid,MCPA),简称2-甲-4-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激素型内吸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通常对后茬作物、地表水存在严重污染,同时对人体也有一定毒害作用。目前应用于食品中2-甲-4-氯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均基于色谱技术,该方法检测周期长、设备要求高、操作繁琐。本研究以增长连接臂的化学修饰途径合成了2-甲-4-氯半抗原衍生物,并通过碳化二亚胺法对其偶联载体蛋白制备得到2-甲-4-氯全抗原;在此基础上,基于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2-甲-4-氯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作为关键元件开展了2-甲-4-氯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基于不同的途径,合成三种具有不同连接臂结构的2-甲-4-氯半抗原衍生物M1、M2、M3,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半抗原M1、M3的分子量分别为283.9946、226.98Entinostat NMR11,与设计的半抗原衍生物的分子量基本一致,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半抗原M2,其红外吸收特征波长为1750-1735 CM~(-1)和3300-2500 CM~(-1),证明成功引入C=O键和O-H键。在此基础上采用EDC/NHS方法制备了三种基于2-甲-4-氯的全抗原,采用全波长紫外分光光度仪对其进行表征,三种全抗原均在280 nm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且保留了其半抗原衍生物的特定吸收峰,表明全抗原合确认细节成构建成功,为后期单克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研究中,M1-BSA作为免疫原,经杂交瘤技术最终获得10株抗2-甲-4-氯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5B9、5B11、5D3、5G9、10E1、5F8、10C7、5D8、5D11、10F8。经抗体亚型鉴定,5F8、10C7、5D8和5D11株抗体的亚型为Ig G2b,5B9、5B11、5D3、5G9、10E1和10F8株抗体的亚型为Ig G1,10株抗体的轻链类型均为Ig?。对10E1和10F8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进行抗体基因序列测定,获取了抗体的氨基酸列及组成结构信息。M2-OVA作为检测抗原,基于抗体10E1、5B11、5D3、10F8的2-甲-4-氯抗原(标品浓度100 ng/m L)抑制率分别为85%、84%、82%、81%。建立基于所获10株单克隆抗体的2-甲-4-氯竞争抑制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其IC_(50)值的范围在19.9~97.24 ng/m L,其中10E1、5F8抗体体现出的灵敏度最高,其IC_(50)值均为19.9 ng/m L,线性检测范围为3.9~125 ng/m L。经交叉反应率测定,10株抗体对2-甲-4-氯及其同系物2,4-D,2,4-D丁酸均体现理想阻断效果,其中10E1、5B11、5G9、5B9、5D8基于2,4-D的交叉反应率大于100%,5B9对2,4-D丁酸的交叉反应率为263.51%,5G9对2,4-D的交叉反应率也达到268.11%,表明所获抗体是针对2-甲-4-氯结构类似物的一种广谱性抗体。(3)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究中,基于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得胶体金颗粒,经紫外吸收光谱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吸收峰在518 nm处,符合胶体金目标粒径的特征吸收峰。在此基础上通过金硫键使其与抗体实现偶联,经偶联条件优化,0.1 M K_2CODMARDs (biologic)_3的最佳体积为3μL、抗体最佳投入量为6μg。经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条件优化,T线包被浓度为2.5 mg/m L、探针添加量为2μL。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能实现对大麦中2-甲-4-氯的检测,最低检出限(v LOD)值为78 ng/m L,消线值为313 ng/m L。基于该检测体系测得大麦添加样品中2-甲-4-氯的加标回收范围为82.2~101.1%,为后期食品中2-甲-4-氯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