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颈椎椎前软组织厚度在不同影像学上的分析研究目的颈椎椎前软组织(Prevertebral Soft Tissue Thickness,selleck NMRPVST)增厚是颈椎外伤的间接征象之一。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颈椎椎前软组织(PVST)厚度的金标准,目前为止尚无对比分析在普通X线光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MRI三种成像方式上对同一个患者颈椎PVST厚度测量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颈椎椎前软组织厚度在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颈椎CT和颈椎MRI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150名三种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男性82名,女性68名,年龄在2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0岁)。颈椎PVST厚度测量方法:测量C2椎体下终板前缘延长线至气道阴影后缘的距离,C3至C6椎体前缘中点垂直线到气道阴影后缘的距离为椎前软组织厚度。不同影像学上各颈椎节段软组织测量两次,由两名经验不同的脊柱外科医生进行测量,取两位研究者的平均值进行分析。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来评价评定者内和评定者间的一致性程度。结果在标准颈椎X线侧位片上,C4、C6节段评定者间一致性良好(ICC>0.75),其余节段一致性一般(0.40.75),其余节段一致性一般(0.40.75)。颈椎PVST厚度在三种不同影像学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在C3椎体节段,普通X线片和MRI测量的颈椎PVST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70±1.18 VS 4.03±1.36);在C4椎体节段,普通X线片和CT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Gefitinib价格(P>0.05,5.91±2.94 VS 5.48±3.35)。其余节段间三种影像学测得的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一颈椎PVST厚度在三种影像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在一种影像iCCA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学上测量的颈椎PVST厚度值不能直接应用到另一种影像学上,但三种影像学测量结果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第二部分颈前路Zero-P与cage系统对椎前软组织厚度影响的研究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与融合术中使用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conventional cage-plat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CCP)和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rofile intervertebral fusion system,ZeroP)对术后患者椎前软组织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50例采用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CCP组),平均年龄为51.98±9.21岁,年龄范围在28-74岁之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3.2±3.05,BMI范围为17.1-30.7。34例采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Zero-P组),平均年龄为52.88±11.33岁,年龄范围在29-86岁之间;平均BMI为23.85±2.56,BMI范围为18.8-30.5。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患者手术前后C2-C6椎体节段的PVST厚度,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颈椎节段PVST厚度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颈椎节段PVST厚度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CCP组与Zero-P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各颈椎节段PVST厚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C3和C4节段,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VST厚度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2,C5和C6颈椎节段手术前后PVST厚度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均会造成术后颈椎PVST显著增厚。两种内固定方式相比,手术前后颈椎PVST厚度的差值在C3和C4节段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余颈椎节段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