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郁致病”与银屑病防治理论探析

目的:1.明确“因郁致病”的概念内涵及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探析“因郁致病”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2.基于“因郁致病”对银屑病防治进行理论探析,明确“解郁法”在银屑病防治中的关键应用,丰富与发展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理论,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通过理论溯Crizotinib抑制剂源的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有关银屑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主题词搜索,归纳梳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文献,运用WPS Office软件对符合要求的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整理,建立数据表。2.通过数据整理,运用WPS Office软件进行频数分析,探讨银屑病的病因、情志症状表现、证型、治法的分布特点。3.通过数据整理,运用WPS Office软件进行频数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银屑病临床方药规律。结果:1.明确“因郁致病”的概念“因郁致病”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因“郁”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此处“郁”为导致疾病产生的各种因素和(或)病机。二是特指因情志不遂而产生的疾病,属于情志病范畴,此处之“郁”特medial axis transformation (MAT)指情志之郁。2.阐明“郁”致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银屑病的致病因素,不论是六淫外邪、季节变化等外在因素,还是情志、饮食等内在因素,皆可归于“郁”。故“郁”而致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为外感、内伤之郁致气机不畅引发,或久郁化火,内迫营血发于肌表;或郁邪直接浸淫肌肤;或伤及经脉,血络受损发作;或日久伤阴耗血,因虚致病;或兼夹它邪凝结而发;或直入脏腑,脏腑之气郁滞而致银屑病。总之,其核心病机是气机不畅,进而转归化火,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其与虚证之间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且临证常兼夹它郁为病。3.提出“解郁法”防治银屑病“郁”致银屑病的治疗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入手,治疗方法宜采用“解郁法”,做到“郁”解而病自消。首先,治疗以调气之法行气血,调脏腑,散郁滞。其次,辨识“郁”之来源,针对不同的“郁邪”进行对症治疗,如外感之郁致病者宜采用疏风、散寒、清热以解之;血郁致病者宜活血化瘀以行之,食郁致病者宜消积化滞而消之,湿郁致病者宜燥湿利湿以去之;火毒之郁致病者宜解毒、泻火逐热以清之;情志之郁致病者宜疏肝行气以解之;若兼见虚证,宜兼加补虚之品,采用温阳、滋阴、健脾以补之。同时,针对“郁”致银屑病的预防可从扶正气、调情志、控饮食、养体质等方面进行注意。可见,“解郁”是银屑病治疗过程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解郁法”对防治银屑病有临床意义。结论:1.“因郁致病”理论的详述及银屑病发Microbiology抑制剂病机制、证治规律的分析,为阐明“因郁致病”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2.明确提出“解郁法”是银屑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