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29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葡萄膜炎的类型,检测房水中病毒核酸,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房Bucladesine化学结构水病毒核酸阳性与病毒性葡萄膜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9例患者中12例为后葡萄膜炎(视网膜坏死,41.3%),17例为前葡萄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58.6%)。29例中有15例infection marker(51.7%)PCR技术检测房水病毒为阳性,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中PCR检出房水病毒核酸阳性有6例,阳性率为35.3%;病毒性后葡萄膜炎PCR检出房水病毒核酸阳性有9例,阳性率为75%。15例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4例(93.3%),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合并感染1例(6.7%)。另外RT-PCR法检测房水中不同病毒阳性的患者临床表现也可能有所差异。RT-PCR法检出病毒核酸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前房确认细节闪辉(13例,92.8%)(OR=0.055,P=0.038)、羊脂状KP(10例,71.4%)(OR=0.026,P=0.028)、角膜水肿(11例,37.9%)(OR=0.029,P=0.003)、眼压升高(17例,58.6%)(OR=0.029,P=0.003)。结论 RT-PCR法检测29例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房水病毒核酸阳性诊断率为51.7%,主要临床表现为前房闪辉、KP形态改变、角膜水肿和眼压升高,可能对临床诊断病毒性葡萄膜炎的病因,并对协助诊断与监测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