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及网状Meta分析

目的(1)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选穴规律,总结核心针灸处方。(2)运用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处方针刺治疗PHN患者,观察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验证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3)基于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针灸疗法治疗PHN的临床疗效。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2月,以针灸疗法治疗PHN的临床文献,建立选穴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及数据挖掘,分析腧穴配伍的规律。(2)研究对象来源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四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HN患者,共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刺络拔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处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有效率。(3)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针灸疗法治疗PHN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运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评估、Stata1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共纳入276条针灸处方,涉及91个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阿是穴、夹脊穴;经脉选用以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最多;所选用的特定穴主要为合穴、下合穴及交会穴;关联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与选用频次对应,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是阿是穴-曲池、合谷,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是阿是穴-夹脊穴HbeAg-positive chronic infection;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5个聚类群:第一类包括合谷、曲池、外关、风池;第二类包括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内关、阴陵泉;第三类包括阳陵泉、太冲支沟、行间;夹脊穴、阿是穴分别为第四、五类。(2)(1)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HAMA评分和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HAMA评分和PSQI评分较治疗后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和焦虑情况;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和焦虑情况。(3)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佳。(3)共纳入53篇文献,包括3758例PHN患者,涉及6种针灸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示: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各针灸疗法均优于西医(P<0.05),梅花针、针刺+穴位注射优于针刺(P<0.05),梅花针优于刺络拔罐、火针+艾灸(P<0.05),治疗措施排名依次为:梅花针>针刺+穴位注射>火针>刺络拔罐>针刺>火针+艾灸>西药。在降低VAS评分方面,各针灸疗法均优于西医(P<0.05),火针、针刺+穴位注射均优于针刺(P<0.05),治疗措施排名依次为针刺+穴位注射>梅花针>火针>刺络拔罐>火针+艾灸>针刺>西药。结论(1)数据挖掘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HN以阿是穴和夹脊穴为基础,配合辨证论治,肝经郁热证加用阳陵泉、太冲、支沟、行间;脾虚湿盛证加用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内关、阴陵泉;热毒炽盛证加用合谷、曲池、外关、风池。(2)临床应用数据挖掘的针灸处方可以降低VAS评分、HAMA评分和PSQI评分,减轻患者疼痛和焦虑,改善睡眠情况,且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网状MetaEGFR抑制剂分析结果表示,梅花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SAG生产商方面具有最好的疗效,针刺+穴位注射在降低VA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