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病毒性脑炎和脑膜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引起的炎性反应。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局灶性神经缺损等症状,且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重症患者可因颅压的快速升高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明确诊断后,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预后。目前推荐的抗病毒治疗应至少持续14天,对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应延长至21天,同时给予适当的抗癫痫和降低颅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合并严重脑水肿的患者,临床上常经验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但糖皮质激素和IVIG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对于轻症和重症患者分级治疗的剂量和时机选择也仍需更多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加用免疫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和脑膜脑炎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抗病毒治疗满14天的病毒性脑炎和脑膜脑炎患者193例。所有患者高峰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均≥3。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BLZ945临床试验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加用免疫治疗分为两组:1.仅抗病毒治疗组38例;2.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或IVIG组155例。分析两组患者mRS评分改善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评价加用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1)19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9.24岁,中位住院天数为14.06天。39例(20.2%)有感染性诱因。以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86例(45%),癫痫14例(7.3%)。(2)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总体上预后较好:所有患者的mRS评分平均下降2.42分,平均改善率为73%。合并慢性病的患者ΔmRS更低(P=0.04)。(3)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和脑脊液分析均为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9例患者脑脊液二代测序阳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3例)最常见。74例(38.3%)患者影像学检查有炎症征象,多为单侧受累。最常见的前三个受累区域是额叶、颞叶和岛叶。100例(52.0%)患者脑电图异常,以弥漫性慢波或背景节律改变为Torin 1半抑制浓度主。172例(89.12%)患者有至少一项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和蛋白定量)异常。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升高,并伴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炎性指标异常。(4)加用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调整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免疫治疗组ΔmRS高于抗病毒治疗组(P=0.03,OR=2.868,95%CI:1.129~7.284)。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17。(5)加用免疫治疗安全性好: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26例biomimetic robotics,其中肺部感染23例,尿路感染3例。加用免疫治疗组23例,抗病毒治疗组3例,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研究结论:与单纯抗病毒治疗相比,加用免疫调节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或IVIG)能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ΔmRS,且不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推荐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加用免疫调节治疗,以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