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产量连年增加。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和带入病原Adavosertib体内实验剂量生物风险,需要对其进行驯食,即使用饲料逐渐代替生物饵料。但其苗种驯食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一直制约着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首先,大口黑鲈仔鱼开始驯时间不明确导致的驯食成功率低。其次,仔鱼消化能力差和开口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低导致的驯食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研究了不同驯食时间对大口黑鲈仔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驯食时间。其次,参照适宜驯食时间,在微颗粒基础饲料中添加外源性酶制剂,通过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生长性能、基因表达水平、肠道组织结构、内源性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得到不同外源性酶制对大口黑鲈仔鱼驯食效果的影响,为大口黑鲈在工厂化条件下驯食策略的完善和开口饲料酶制剂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探究大口黑鲈仔鱼适宜开始驯食时间本研究中,将刚开始摄食的大口黑鲈仔鱼置于循环水系统养殖,转食前以丰年虫作为生物饵料并设置四个实验组分别为:孵化后第10日龄(DAH,days after hatching)驯食(Domestication began on 10 DAH,DB10),13DAH驯食(DB13),16DAH驯食(DB16),19DAH驯食(DB19),并使用商品饲料和丰年虫配合驯食10天,驯食后只使用商品饲料饲喂,实验共持续28天。结果表明:随着开始驯食时间的推迟,终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提高,而畸形率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存活率和驯食成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α-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几种酶活性也有随着开始驯食时间推迟而提高。DB16组和DB19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酸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正常,说明鱼体处于健康的状态。DB16组的生长速度、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高,畸形率低,存活率和驯食成功率最高。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大口黑鲈仔鱼应该选择16DAH驯食。2.开口饲料外源性酶制剂对大口黑鲈仔鱼的影响在适宜驯食时间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驯食效果,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探究其对大口黑鲈仔鱼的影响。本研究中,配置了一种以磷虾粉、鱿鱼粉和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大口黑鲈仔鱼饲料,实验组添加1000U/g不同的酶制剂,并分别设置为:淀粉酶组(Amylase,Amy)、脂肪酶组(Lipase,Lip)、蛋白酶组(Protease,Pro)和三这种酶的混合物-复合酶组(Compound enzyme,Com),不添加酶制剂的饲料组作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Bla),只使用丰年虫饮食的作为生物饵料组(Biological bait,Bio)。α-淀粉酶:350000U/g,脂肪酶:1000000U/g,蛋白酶:250000U/g,均来自上海麦克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口黑鲈仔鱼8DAH开口,使用丰年虫投喂大口黑Pulmonary pathology鲈仔鱼8天后,将其分为6各组,从16DAH开始实验,驯食10天,实验持续28天,到43DAH结束。结果表明:所有饲料饮食组仔鱼的生长速度均快于Bio组,而Amy、Pro、Com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大于Bla组,而Lip组均低于Bla组。Lip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畸形率显著升高,其余组没有显著差异。各组的生长激Dorsomorphin体外素(Growth hormone,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m 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生长性能保持一致趋势。Amy、Pro、Com前肠的组织结构相较于Bla组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Amy、Pro、Com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增强,Com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提高。Amy和Com组的抗氧化酶活性都增强,而Lip组降低。Com组丙二醛处于较低水平,而Lip组水平高。Com组的溶菌酶活性也有所提升,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Amy、Pro和Com组的生长性能提高,前肠组织结构改善,内源性消化酶活性增强,Amy和Com组抗氧化能力提升,Com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而Lip在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方面都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淀粉酶、蛋白酶是大口黑鲈仔鱼开口饲料合适的添加剂。综上所述,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大口黑鲈仔鱼16DAH驯食,并且在开口饲料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可以获得良好的驯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