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的免疫治疗在多种难治性实体瘤中表现出显著、持久的抗肿瘤效应,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进展。但单药PD-1/PD-L1抑制剂难以产生足够的抗肿瘤效应。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并重构肿瘤免疫微环境,为提高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提供有利条件。虽然临床前实验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但在临床转化上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原因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监测抗肿瘤效应产生的过程,难以确定最佳放疗分割剂synaptic pathology量、照射次数及免疫抑制剂给药的时间窗。因此,寻找一种监测PD-L1动态变化的方法,对评估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方法:构建靶向PD-L1的新型多肽探针Al[18F]F-NOTA-PCP1,进行对接研究,明确多肽PCP1与PD-L1蛋白的结合模式。自行搭建的标记条件温和、纯化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18F标记平台([18F]AlF)实现NOTA-PCP1的[18F]AlF自动化标记。通过Al[18F]F-NOTA-Pselleckchem CaptisolCP1产物放射化学纯度测定,评估探针的体外稳定性。在不同PD-L1表达的细胞系进行Al[18F]F-NOTA-PCP1探针结合与阻断实验,评估探针在细胞层面特异性地检测PD-L1表达水平的能力。在细胞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动物模型,证明Al[18F]F-NOTA-PCP1探针对PD-L1结合的体内特异性,评估Al[18F]F-NOTA-PCP1 PET/CT检测肿瘤PD-L1表达水平的可行性。并给予动物模型X线处理,通过连续的PET/CT成像,评估Al[18F]F-NOTA-PCP1 PET/CT扫描监测PD-L1动态表达的能力。结果: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标记平台实现Al[18F]F-NOTA-PCP1探针的快速、高效、批量、比活度可控的标准化制备。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比活度稳定控制在37-55.5 GBq/nmol,且制备的探针在体内外均具有较selleck MRTX1133好的稳定性。表面等离子共振研究表明探针前体与PD-L1蛋白的结合KD值约为0.365nm,证明其具有极高的结合亲和力。体外实验表明探针在PD-L1高表达的U87MG细胞系的摄取值均明显高于PD-L1中等表达的U251MG细胞系及PD-L1低表达的A549细胞系(p<0.001)。体外及体内阻断实验均表明Al[18F]F-NOTA-PCP1与PD-L1的结合具有高特异性。PD-L1高表达的U87MG动物模型中肿瘤探针摄取明显高于PD-L1低表达A549动物模型的肿瘤摄取(p<0.001)。表明Al[18F]F-NOTA-PCP1分子探针与肿瘤PD-L1具有高的结合特异性并且能够反映肿瘤PD-L1的表达水平。X线照射前,X线照射后2天及6天连续PET/CT成像结果示Al[18F]F-NOTA-PCP1摄取逐渐增加(p<0.001,p<0.01),表明Al[18F]F-NOTA-PCP1 PET/CT免疫分子成像能动态监测放疗前后肿瘤PD-L1的表达变化。结论:多肽PCP1与PD-L1结合的亲水性高,亲和力高,通过自动化标记平台能够快速成功标记核素,制备高放射化学纯度、高稳定性的探针。Al[18F]F-NOTA-PCP1与PD-L1的体外及体内结合均具有高特异性;该探针具有分子量小、代谢快的优势,PET/CT图像信噪比高。Al[18F]F-NOTA-PCP1 PET/CT显像能够通过肿瘤对于探针的摄取状况可视化检测肿瘤PD-L1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