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21年住院患儿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寻找更多毒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临床特征及重型轮状病毒胃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胃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medical philosophy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病例,病例包含了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总结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胃肠炎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507,P<0.05);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平均年龄是(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月-≤1岁年龄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015,P<0.05);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7,P<0.05);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6,P<0.05);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患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3,P<0.05);轮状病毒胃肠炎平均住院天数是(4.15±1.83)天,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胃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患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患儿的1.42倍。6月-≤1岁、1岁-≤2岁、1岁-≤2岁、>2岁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危险性分别是≤6月的1.Adavosertib溶解度98倍、2.33倍、2.24倍。结论:山西地区轮状病毒检出率偏高,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患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胃肠道症状,还可引起肠道外症状,应根据其感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