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114例诊断为风热犯表型荨麻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总结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的疾病特点,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01月-2021年12月于辽宁奉天中医院皮肤科病房住院的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医案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实际住院天数等)、发病节气、伴随症状、诱因、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中西医治疗等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收集的资料应用频率分析、卡方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本资料:11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Types of immunosuppression性患者为79例,男女比例约为3:7。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78岁,平均46.00±12.72岁。住院天数最短7天,最长2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3.14±2.59天。2.发病季节中,夏季为疾病高发季节。春季23例(20.17%);夏季37例(32.45%);秋季24例(21.05%);冬季30例(26.31%)。64例(56.14%)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21例(18.42%)患者存在过敏史,49例(42.98%)患者存在其他疾病。3.实验室检查:114例患者均进行了入院常规检查,未进行血脂检查21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中性Puromycin说明书粒细胞计数升高8例,肾功异常5例,肝功异常14例,总Ig E升高42例,血脂异常39例,免疫球蛋白G升高6例,补体C3升高3例,尿常规异常23例。4.本次研究统计出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疗法、针刺放血、口服抗组胺药、西医静点治疗等。中药汤剂,共记录114方,涉及153味中药,总使用频次达2226次,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共27味。药物四气以寒性为主,共1093次(49.10%),其次为温性,共651次(29.25%),平性药占17.52%,凉性(4.04)和热性(0.09%)药最少。药性以甘味最多,其次为苦味和辛味。药物种类以补虚和清热药为主,其次为解表药。聚类分析共得出5组药物。5.中医特色疗法:本次研究114例患者中有104例患者使用了针灸疗法,105例患者使用了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最多取5穴,最少取2穴。6.西医治疗:114例患者均使用静点药物,其中83例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78例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4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8例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口服西药只有盐酸西替利嗪片60例。有13例患者使用了湿敷疗法(曲安奈德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7.疗效评价:114例患者中,24例治愈出院,83例好转出院,7例未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3.86%。结论:1.在本研究中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确认细节患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本病好发年龄为51-60岁,好发于夏季。2.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多无明显发病诱因。3.在本研究中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常用中药有荆芥、防风、金银花、蒲公英、蝉蜕、茯苓、白术、丹参等。4.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效果显著,患者在出院时FIIQ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