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例血热证白疕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案进行归纳,分析临床情况,即一般临床特点、发病规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等,总结治疗经验,为进一步优化本病的预防和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材料与方法:通过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病房进行治疗的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历中发病诱因、病程、合并症、理化检查、治疗情况等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为疾病的预防、诊治提供依据与思考。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收治108例患者,男女之比为2.09:1,初发年龄为42.59±18.65岁,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均病程为10.58±11.02年,其中1—10年居多(43例,39.81%)。发病季Q-VD-Oph分子式节以春秋季多见(71例,65.74%)。BMI显示45例(41.67%)为超重及肥胖状态。8例(7.40%)患者有银屑病家族遗传病史。2.诱发因素:37例(34.26%)患者有明确诱发因素,其中感染因素为主要诱发因素。24例(22.22%)患者有吸烟史,26例(24.07%)患者饮酒,其中有吸烟史患者病程长于无吸烟史患者。3.合并症:53例(49.07%)患者伴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疾病为主,未合并症组发病年龄小于合并症组发病年龄。4.临床表现:皮损分布广泛,多累及周身,首发部位顺序依次为四肢Biomaterial-related infections、头皮、躯干部。绝大部分患者存在皮肤瘙痒状况,64例(59.26%)患者瘙痒程度影响睡眠,15例(13.89%)患者出现指(趾)甲改变,合并甲改变的患者首次发病部位以头皮为主,病情严重程度更甚。5.中草药治疗:共收集内服中药汤剂首方103首,中药方剂中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药物为主,同时兼用散瘀、生津、活血、燥湿、补益药。药物选择以苦寒为首,多微寒、平、甘、辛,多归肝、心、肺经;药物关联分析显示核心药物主要集中在生地黄、甘草、白茅根、牡丹皮、鸡血藤、槐花之间;用聚类分析法将出现频率最高的24种中药进行分类,共分为4类,第一类:白茅根、槐花、紫草、鸡血藤、连翘、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丹参、半枝莲、乌梅。第二类:玄参、白鲜皮、荆芥、蒺藜、甘草。第三类:水飞蓟、苦参、土茯苓。第四类:白术、茯苓、云芝。6.疗效评价: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PASI评分为10.50±3.59,中医证候积分为3.64±1.57,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结论:1.本研究中,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血热证白疕,其中初发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病程较长,多发于春秋。2.本研究中存在银屑病共病的患者比例较高,其共病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银屑病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致病通路,二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3.本研究中银屑病初发皮损多首发于四肢,常累及周身,发病因素以感染为主,其发病与BMI、吸烟、饮酒也有一定的相关性。4.本研究中血热证白疕之治疗中药通过聚类Y-27632体内分为4类,第一类药物在治疗血热证的同时可防止血瘀证、血燥证的转化;第二类药物适用于血热证白疕伴瘙痒较重者;第三类药物适用于血热证白疕伴湿热患者;第四类药物适用于血热证白疕伴脾虚有湿患者。5.本研究对血热证白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治疗方案,起效迅速,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