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食管早癌、食管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食管常见疾病,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食管早癌和食管SMTs的内镜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食管早癌、食管SMTs的治疗方式有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下手术和内镜下手术。其中内镜下切除因为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方案,如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由ESD衍生而来的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 l 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SMTs。然而这些技术仍存在出血、穿孔、气胸等并发症风险,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SMTs紧邻胸主动脉等大血管时,行内镜治疗发生出血等的风险可能会更高。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分别评估食管早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SMTs紧邻大血管时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内镜切除策略。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静脉曲张分为静脉曲张组和非静脉曲张组,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分析比较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出血、穿孔、狭窄)发生率有无差异,并总结相关治疗策略。第二部分: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ESE或STER治疗的食管SMT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是否邻近大血管,分为靠近大血管组和非靠近大血管组,PSM后,分析比较两组的内镜下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出血、胸痛、穿孔、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并分析食管SMTs靠近大血管的危险因素、内镜下操作时间的影响因素及ESE、STER两种治疗方式选择策NSC 125973核磁略。结果第一部分:共3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合并静脉曲张组12例,13处病变,非静脉曲张组310例,363处病变。使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浸润深度5个协变量进行PSM(静脉曲张组:非静脉曲张组=1:4)后,静脉曲张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非静脉曲张组(98.2±44.3×10^9/L vs 225.1±59.6×10^9/L,P<0.001),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高于非静脉曲张组(1.16(1.20-1.27)vs 0.99(0.95-1.03),P<0.001)。两组在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上均无明显差别(P>0.05),并发症方面,出血、穿孔、食管狭窄发生率也均无明显差别(P>0.05)。第二部分:共284例食管SMTs患者纳入研究中,均为单发病灶,其中靠近大血管组82例,非靠近大血管组202例,靠近大血管的肿瘤体积更大(1.88±1.07 vs 1.23±0.76cm,P<0.001)且更多来源于固有肌层(65.9%vs 34.7%,P<0.001)。Recurrent hepatitis C通过多因素一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selleck激酶抑制剂位于食管中(OR=3.265,95%CI=1.424~7.482,P=0.005)下段(OR=2.856,95%CI=1.276~6.392,P=0.011)、来源于固有肌层(OR=2.146,95%CI=1.173~3.927,P=0.013)、体积大(OR=1.751,95%CI=1.242~2.468,P=0.001)是食管SMTs靠近大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起源深度、手术医师6个协变量进行PSM(靠近血管组:非靠近血管组=1:1)后,靠近大血管组操作时间显著长于非靠近血管组(72.0±52.0 vs 51.3±24.5min,P=0.003),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肿瘤体积大(P<0.001)、靠近大血管(P<0.001)显著正向影响操作时间。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完整切除率虽稍低于常规位置的肿瘤,但差异不明显(91.8%vs 95.5%,P=0.494),并发症包括出血、胸痛、穿孔、气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肿瘤靠近大血管时,接受STER治疗的患者肿瘤体积显著大于接受ESE治疗的患者(2.30±1.01 vs 1.04±0.56cm,P<0.001),且肿瘤来源层次更深(87.3%vs 22.2%,P<0.001),STER 内镜下操作时间长于 ESE(87.76±57.20 vs 59.33±46.80min,P=0.028),但两种治疗方式在肿瘤完整切除率和出血、胸痛、穿孔、气体相关等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ESD可用于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但应基于患者静脉曲张分级和静脉曲张与病变的位置关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位于食管中下段、体积大、来源固有肌层是食管SMTs靠近大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靠近大血管的食管SMTs,ESE和STER仍是安全可行的,但肿瘤靠近大血管显著正向影响内镜下操作时间。3.当食管SMTs靠近大血管时,ESE仅适用体积较小(直径lcm)、来源层次较浅的病变,对于体积较大、来源层次较深的肿瘤,应选择STER并采取合适体位切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