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EP300激活ERV-dsRNA通路诱导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

目的癌症作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免疫治疗已成为和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并列的第五大恶性肿瘤FUT-175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肿瘤的高度异质性特征等,只有部分患者能从中受益。因此亟需鉴定新的免疫治疗增敏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课题首先以乳腺癌为模型,鉴定了 E1A结合蛋白P300(E1ABinding Protein P300,EP300)具有调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并通过多组学测序技术联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了 EP300通过调节肿瘤内源免疫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免疫活性,重塑免疫微环境的分子机制。利用鼠源乳腺癌EMT6细胞系与小鼠脾脏原代培养淋巴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及小鼠皮下荷瘤乳腺癌模型,验证了 EP300调控免疫的功能,并进一步证实了 EP300作为免疫增敏靶标的可能性。最后在多个癌种病人数据库中,验证了病人样本中EP300表达与免疫通路活性以及免疫疗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明确EP300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并初步揭示了 EP300调Arabidopsis immunity控肿瘤免疫原性的作用机制,为表观遗传抑制剂的发展及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鉴定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以乳腺癌为模型,在人源乳腺癌MDA-MB-453细胞系中,以EP300小分子抑制剂A485为工具,通过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测序探究EP300的调控功能,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IF)考察在乳腺癌细胞MDA-MB-453与SUM159中,抑制EP300活性后,细胞后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的形成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Telaglenastat体内实验剂量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其胞质 RNA 感应信号通路与 IFN通路的激活情况。通过在MDA-MB-453与SUM159细胞中敲低EP300进行验证,明确抑制EP300后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功能。(2)基于转录组学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P300抑制剂A485处理后基因组注释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endogenous retrovirus,ERVs)的表达情况,并对ERVs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与分类,探索抑制EP300后形成dsRNA的原因。(3)利用鼠源乳腺癌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