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血清CRP、RDW和N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HDAC抑制剂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chemogenetic silencing细胞分布宽度水平(RDW)及中性粒/淋巴细胞百分比(N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病人15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于住院的非心房颤动病人100例作selleckchem PLX5622为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姓名、年龄、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将房颤组按房颤的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0例和非阵发性房颤组(包括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100例。比较房颤亚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NLR及RDW、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颤亚组间RDW、CRP及N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密切相关,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非阵发性房颤组CRP、RDW及NLR高于阵发性房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