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LAAC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冠脉内空气栓塞、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出血以及导管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简CWD infectivity称一站式)引起的食管损伤等;随访期间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其他部位血栓栓塞、严重出血、严重心包积液和全因死亡等;患者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左房CTA随访检查时器械相关血栓形成(DRT)、封堵器周围残余分流(PDL)的发生情况;患者术后的抗栓治疗情况以及术后心脏功能及结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等。同时对比了不同术式、不同类型封堵器之间相关事件发生的差异。评估LAAC的安全性和疗效,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手术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95例患者,其中行单纯LAAC的患者143例,行一站式手术的患者52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9.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随访期间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6%,一站式术后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26.9%;单纯LAAC和一站式两种术式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2)随访期间行规律抗栓治疗的患者为67.7%,患者DRT、血栓栓塞、严Ipatasertib核磁重出血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0、1.0%、1.0%。(3)LAAC后患者的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Ds)等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单纯LAAC术后患者的左房内径(LAd)较术前减小(P<0.05)。(4)患者术后的再住院率为15.5%,其中单纯LAAC组为19%,一站式组为5.8%;与单纯LAAC相比,一站式术后患者的再住院率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术后DRT及PDL的发生率分别为1.6%、17.5%,其中PDL≤3mm、PDL>3mm且≤5mm及PDL>5mm的发生率分别为13.9%、2.6%、1.0%。塞式和盘式两种类型左心耳封堵器DRT的发生率分别为1.5%、0,PDL的发生率分别为20.7%、8.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LAAC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CB-839临床试验及有效性,单纯LAAC与一站式两种术式的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2)LAAC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及结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3)塞式和盘式两种类型左心耳封堵器的DRT发生率相似;与盘式封堵器相比,塞式封堵器PDL的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