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现状及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

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是指除外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心脏瓣膜存在时的心房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约13%-2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与NVAF有关,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卒中/血栓栓塞风险高的NVAF患者接受Empagliflozin化学结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抗凝治疗。但目前研究显示真实世界的抗凝治疗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抗凝治疗不合理的情况,江西地区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清楚,缺乏江西地区AF抗凝治疗的真实数据。目的:调查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以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在中国房颤中心系统中选取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12日来自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52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时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药物及手术治疗情况、抗凝治疗等信息。在2022年12月12日后对522例应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患者开始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是否继续应用利伐沙班抗凝并收集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利伐沙班使用期间发生的血栓栓塞/卒中、出血事件、死亡终点事件信息,并分析影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因素以及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访的522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完全失访141例,死亡失访19例,信息不详失访16例,累计失访176例,总失访率33.7%;未失访的346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54例,血栓栓塞/缺血性卒中5例。2.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例:纳入研究的346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77.2%(267/346)的患者仍在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22.8%(79/346)的患者已停止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3.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种类选择:在346例NVAF患者中,95.7%(331/346)选择使用进口利伐沙班,仍在使用进口利伐沙班抗凝人群占比73.1%(253/346);有4.3%(15/346)的患者选择使用国产利伐沙班;其中仍在使用国产利伐沙班抗凝人群占比93%(14/15)。4.在346例仍在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NVAF患者中,有10.3%(54/346)的患者新发生出血事件,其中重度出血1例,中度出血20例,轻度出血30例。5.抗凝组和非抗凝组的临床特征比较:出院后是否继续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两组人群在年龄、房颤类型、治疗方式、CHA2DS2_VASc评分、慢性心力衰竭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合并应用ARB类、他汀类、利尿剂药物、新发出血事件、新发血栓栓塞/卒中史及建议用量这些影响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影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合并应用他汀类药物(OR=1.819,95%CI 1.031-3.211,P=0.039)是患者继续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而治疗方式(OR=0.442,95%CI 0.222-0.883,P=0.021)、发生出血事件(OR=0.488,95%CI 0.241-0.986,P=0.046)、新发血栓栓塞/卒中史(OR=0.117,95%CI0.017-0.826,P=0.031)是患者不继续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预测因素。7.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人群在年龄、既往肾移植、既往其他出血、射血分数、继续应用利伐沙班这些影响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既往发生其他出血(OR=1.026,95%CI 0.023-0.530,P=0.006)是患者继续抗凝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而年龄(OR=0.488,95%CI1.019-3.937,P=0.04Biomass breakdown pathway4)是患者继续抗凝治疗后不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江西地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出院时抗凝治疗比例较高,但出院后抗凝比例下降明显。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使用坚持性有待加强。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使用剂量未完全达到指南推荐剂量。研究结果提示江西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仍然存在抗凝不足、不合理的情况,与指南推荐尚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强化长期抗凝治疗的观念意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继续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包括年龄、房颤类型、治疗方式、CHA2DS2_VASc评分、慢性心力衰竭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合并应用ARB类、他汀类、利尿剂药物、新发出血事件、新发血栓栓塞/卒中史及建议用量这些影响因素。其中新发出血事件、新发血栓栓塞/卒中事件是患者不继续抗凝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NVAF发生出血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既往肾移植、既往其他出血、射血分数、长期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是NVAF患者继续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其中既往发生其他出血是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高龄是NVAF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后不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在NVAF患者中,应用利伐沙班与其出血发生及出血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新发出血事件可能导致患者停用抗凝治疗;此SB203580小鼠外,高龄人群使用的利伐沙班抗凝剂量与非高龄人群相比明显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