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冠心病胸痛患者知觉压力与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LBH589细胞培养研究背景:心Dibutyryl-cAMP分子量理应激性心肌缺血(mental stress 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MSIMI)是指患者在心理应激下发生的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可使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知觉压力是指患者感受到的压力,高知觉压力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在MSIMI人群中也观察到了知觉压力的升高。然而既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冠心病人群,且相关结论并未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通过评估在无冠心病的胸痛患者中,MSIMI的发生率及知觉压力状况,探究知觉压力与MSIMI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机制,以期为MSIM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探究非冠心病的胸痛患者中,知觉压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病例取自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因胸痛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的患者,经纳排除标准共选取154人。其中男性61例,女性9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及中国知觉压力(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评分,分析知觉压力的人群分布特征,行精神压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其分为MSIMI组(52例)及非MSIMI组(102例)。比较两组间心率、血压、炎症及凝血等指标的差异,分析知觉压力与MSIMI的相关性,探究其可能的致病机制。结果:1.在非冠心病的胸痛患者中,高知觉压力组46人,低知觉压力组108人,高知觉压力组女性患者占比更高,P=0.025。其余年龄、收入情况、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用药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MSIMI组的女性占比高于非MSI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间年龄、收入情况、受教育情况、婚姻状况、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及用药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MSIMI组的心率、脑钠肽的氮末端-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明显高于非MSI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血清总甘油三酯(Total glyceride,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无显著差异(P>0.05)。4.MSIMI组的CPSS评分高于非MSIMI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Logistic回归medial superior temporal提示,性别、CPSS评分是MSI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4,P=0.036,95%CI=1.057-5.291;OR=1.114,P<0.001,95%CI=1.065-1.166)。6.ROC曲线分析CPSS对MSIMI的预测作用,最佳截断值:44.5,灵敏度:63.5%,特异度:77.5%,曲线下面积为0.751,95%可信区间为(0.670,0.833),P<0.001。7.CPSS评分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ρ=0.255,P=0.001)。8.以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男女之间心率及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女性心率及D-D水平高于男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冠心病的胸痛患者中,女性患者易有更高的知觉压力水平,知觉压力水平与MSIMI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为MSIM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SIM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可能与凝血系统的激活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