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了解银屑病患者的病耻感、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的现状,并进行人群差异分析,运用收集的调查数据进一步探讨病耻感、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患者病耻感、增强个人心理弹性、改善生活质量的措施,以期为医院皮肤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最终达到增强银屑病患者生命意义感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12月抽取山东省三所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银屑病患者167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疾病严重程度评价及个人深度访谈。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病耻感、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的现状及人群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运用多元分层回归探讨病耻感、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83.83%的患者为寻常型银屑病,平均病程为7.28±8.32年,病程alkaline media为3年的患者居多,61.08%的患者为全身皮损且表示无出血症状。83.83%患者表示有瘙痒症状,且其中轻度瘙痒的有41.92%,中度瘙痒21.56%。此外,有68.26%的患者表示因患有皮肤病而遭受到过歧视。体表受累面积为1%NSC125066-93%不等,平均为36.34±25.12%,2.48%的患者受累面积“<3%”,16.15%的“3%≤BSA<10%”,81.37%的“≥10%”。按照PASI数值,重度患者居多,为36.53%,中度的最少,占31.14%。(2)病耻感得分为2.79±0.68,不同皮损瘙痒情况、皮损瘙痒程度、受歧视情况、受歧视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得分为3.65±0.79,不同婚姻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得分为72.02±17.58,不同皮损瘙痒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受歧视情况、受歧视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耻感呈负相关,与病耻感的四个维度(预感与被拒绝、敏感与瑕疵、积极、隐藏)分别呈负相关,在排除了控制变量的影响后,病耻感负向影响生活质量,且对生活质量的解释程度为16.5%;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与心理弹性的三个维度(自强、乐观、坚韧)分别呈正相关,在排除了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弹性正向影响生活质量,且对生活质量的解释程度为37.3%。结论:皮肤瘙痒程度高、患有慢性病、遭受到歧视、歧视程度高是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病耻感、心理弹性是生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病GNE-140采购耻感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心理弹性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调查显示,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堪忧,只有注重疾病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并提供最佳的治疗,进一步降低患者病耻感、增强患者个人的心理弹性,才能够达到长期缓解,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