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大椎时机选择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机针eye infections刺大椎穴对发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PGE2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体温与PGEmricasan体外E2变化的关系,探寻退热的最佳针刺时机和针刺大椎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20%酵母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建PD0325901体外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治疗1组(造模成功时针刺)、治疗2组(造模成功后1 h针刺)、治疗3组(造模成功后2 h针刺)、治疗4组(造模成功后3 h针刺)、非经非穴组,在大椎进行针刺。另设空白对照组。各组进行体温与下丘脑PEG2含量测量。结果 4个治疗组均可使发热大鼠体温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解热时间:峰值治疗组(3 h)<峰值后治疗组(4 h)<峰值前治疗组(6 h)<上升期治疗组(8 h);各治疗组体温降低幅度和PGE2降低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峰值治疗组、峰值后治疗组、峰值前治疗组、上升期治疗组;体温降低值与PGE2降低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时机针刺发热大鼠大椎均有退热作用并可使体温退至正常值,以体温到达峰值时进行针刺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等内源性脂类介质的释放来实现的。针刺退热具有穴位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