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儿多重耐药菌检出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多重耐药菌检出现状,并分析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12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42例重症肺炎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多重耐药组),记录其多重耐药菌检出现状,并分析其耐药性。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未发生多重耐药的75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非多重耐药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分析重症肺炎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患儿均检测出至少感更多染一种病原菌,共分离出168株Compound 3配制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1株,占比60.12%,主要致病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t biosensor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具有较高耐药率,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革兰氏阳性菌60株,占比35.71%,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7株,占比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败血症(OR=4.011,P=0.015)、有创机械通气(OR=4.354,P=0.034)、抗菌药物联用≥3种(OR=4.894,P=0.012)、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OR=3.995,P=0.016)及深静脉置管(OR=0.276,P=0.018)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革兰氏阴性菌为引起重症肺炎患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呈多重耐药,提示临床需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及耐药试验进行针对性治疗,另外还需加强对败血症、有创机械通气、联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深静脉置管的干预,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