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孤独感角度出发,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衰弱与孤独感三者间的关系,检验衰弱在睡眠障碍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老年人孤独感水平提供干预靶点,提出infected false aneurysm具有中医心理特色的干预建议,也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孤独感量表第三版、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通过方便抽样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睡眠障碍、衰弱与孤独感之间的相关性;使用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衰弱在老年人睡眠障碍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社区老年人的孤独感量表总平均得分为(37.39±9.52)分,整体平均处于中孤独感水平,中度及以上孤独感水平的人群有267人(53.8%);衰弱总平均得分为(11.16±3.66)分,整体平均处于SB431542作用衰弱状态,其中衰弱有433人(87.3%);睡眠总平均得分为(5.26±3.71)分,整体平均睡眠质量较差,其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39人(28.0%)。2.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子女数、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衰弱、是否睡眠障碍、是否抑郁在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居住方式、子女个数、睡眠障碍、抑郁是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总分与PSQI总分(r=0.389,P<0.01)呈显著正相关;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总分与衰弱总分(r=0.423IDN-6556供应商,P<0.01)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身体衰弱维度和心理衰弱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区老年人PSQI总分与衰弱总分(r=0.253,P<0.01)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身体衰弱维度和心理衰弱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4.结构方程结果表明,睡眠障碍能正向预测衰弱、孤独感,影响系数分别为0.10、0.54;衰弱对孤独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影响系数为4.73。其中衰弱通过心理衰弱维度发挥作用,睡眠障碍通过衰弱对孤独感产生影响,效应量为0.460,占总效应46.0%。结论:1.社区老年人孤独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间差异较大,睡眠质量仍有待改善,衰弱状况不容乐观,需引起重视。2.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居住方式、子女个数、睡眠障碍、抑郁。3.衰弱在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和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干预衰弱进程来减轻老年人孤独情绪。4.将中医心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扬以“身心合一”为整体观的中医心理特色疗法,从而减轻老年人孤独情绪、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