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鞘脂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生命周期并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 α)治疗48周血清鞘脂的变化情况,以期筛选出可预测联合治疗48周HBsAg阴转的鞘脂标志物。方法 该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了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HBV-DNA检测不到且HBsAg<1500 IU/mL的HBeAg阴性或已发生HBeAg阴转的CHB患者。入组患者加用peg-IFN α-2a或peg-IFN α-2b抗病毒治疗48周。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基线、12周、24周血清鞘脂水平。主要研究终点是血清鞘脂对48周HBsAg阴转的预测价值。结果 53例CHB患者中有48例完成了48周peg-IFN α联合NAs治疗,其中29.2%(14/48)患者实现了HBsAg阴转。基线、12周、24周血清Cerd18:2/22:0、SMd18:2/26:1在HBsAg阴转组及未阴转组之间存在Digital PCR Systems明显差异(P<0.05)。基线HBsAg低水平(OR(95%CI)=0.993(0.987-0.999),P=0.030)、12周血清SMd18:2/26:1高水平(OR(95%CI)=30.366(1.119-823.914),P=0.043)及24周HBsAg定量下降程度(OR(95%CI)=4.696(1.218-18.062),P=0.025)分别是HBsAg阴转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12周时血清Cerd18:2/22:0分别联合HBYL719抑制剂BsAg定量较之单独相应随访点HBsAg定量对联合治疗48周时HBsAg阴转的预测价值更高(基线AUC:0.895 vs 0.828; 12周AUC:0.893 vs 0.861)。结论 血清Cerd18:2/22:0联合HBsAg定MLN4924细胞培养量可能是早期预测NAs经治CHB患者加用peg-IFN α治疗48周时HBsAg阴转的良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