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降脂、抗氧化活性评价

蓝靛果忍冬籽作为加工副产物常常被废弃,果籽的充分利用将有利于提高蓝靛果忍冬资源的经济价值。蓝靛果忍冬籽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丰富且已被证实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因此蓝靛果忍冬籽油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植物籽油。但由于植物籽油这类亲脂性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发生氧化和酸败,导致籽油原有活性成分受损,影响蓝靛果忍冬籽油的推广使用。将籽油微胶囊化后可以显著降低其氧化速度,保护有效活性成分,籽油的光热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得以加强。本文以蓝靛果忍冬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蓝靛果忍冬籽油,并使用超声辅助分子包埋法进行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同时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响应面分析法分别优化了超声辅助乙醇提取蓝靛果忍冬籽油以及超声辅助分子包埋法制备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其中,以产油率为评价指标,得到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2 g/m L、超声温度42℃、超声功率395 W、超声时间39 min,此时最佳产油率可达39.15±0.24%。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蓝靛果忍冬籽油为芯材,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得到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浓度6:1m L/mg、壁芯比5:1 g/g、包埋时间63 min、包埋温度59℃,此时最佳包埋率为70.34±0.13%,最佳产率为7systems biology5.28±0.39%。(2)对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进行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微胶囊含水量为1.43±0.09%,溶解度为98.62±0.31%,休止角为34.65±0.28°,密度为0.68±0.03g/cm,平均粒径为216.21±5.32 nm。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到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结构紧实无缝隙,呈不规则的块状结构。紫外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表征,从谱学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微胶囊包合物的形成;此外,热重(TG)和差热(DSC)分析证明微囊化后的蓝靛果忍冬籽油热稳定性得到显著加强。(3)对不同储藏环境下的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芯材保留率的测定表明,4℃的储藏条件可以显著减缓芯材的释放,避光和干燥的环境也更利于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的储藏。对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过氧化值和共轭二烯值的测定表明,籽油微胶囊的形成能够有效延缓芯材在温度、氧气、光照等不利环境中的氧化速度,籽油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气相质谱联用仪对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含量分析表明微囊化处理对籽油脂肪酸影响较小,微胶囊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1.109%。体外释放模拟实验表明,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可在胃液中释放少量芯材,进入肠液后芯材持续释放。(4)对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的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籽油微胶囊在0-80μg/m L范围内无细胞毒性。籽油微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逆转由Na OL引起的脂质积累,同时具有调节Hep G2细胞NAFLD模型中TC/TG、HDL-C/LDL-C、ALT/AST水平的能力,能够加速脂质代谢,减少肝细胞损伤。籽油微胶囊可缓解H_2O_2造成的细胞活力下降,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氧化应激模型INCB28060内的ROS水平显著下降。综上,本研究合理利用蓝靛果忍冬副产物资源,优化了蓝靛果忍冬籽油的提取工艺,建立了一种超声-分子包埋制备籽油微胶囊的新Enasidenib临床试验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蓝靛果忍冬籽油微胶囊安全无毒,富含共轭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同时具有体外降血脂、抗氧化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减少了蓝靛果忍冬的油料损失,为蓝靛果忍冬籽油的多领域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