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联合5-FU治疗肝癌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

背景:肝癌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但对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近年来,新型抗肿瘤药物和联合化疗方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药物,通过干扰DNA和R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然而,5-FU单药治疗肝癌的疗效有限,且可能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探索新型联合治疗方案成为研究重点。苦参碱是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来源于中药苦参。研究发现,苦参碱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基于苦参碱和5-FU各自的抗肿瘤作用和作用机制,本研究提出了将两者联合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方案。理论上,苦参碱和5-FU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轻单一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然而,目前关于苦参碱联合5-FU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有关其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亟待补充。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苦参碱联合5-FU治疗肝癌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苦参碱联合5-FU对肝癌细胞Hep G2增殖作用的影响,检测OD值,计算联合用药指数CI值。采用平板克隆实验评价苦参碱联合5-FU对肝癌细胞转移抑制的协同效应。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价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trans well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药物作用对肝癌细胞凋0亡、周期、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评价联合用药对MAPK P38通路的影响。采用荧光分析programmed cell death法检测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内JC-1的作用。引入P38 MAPK信号通路激动剂,评价激活通路后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评价苦参碱联合5-FU对体内Hep G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1.苦参碱联合5-FU治疗肝癌细胞的CI值均小于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平板克隆实验证明苦参碱联合5-FU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WB实验检测周期蛋白水平结果显示苦参碱联合5-FU将Hep G2细胞周期阻滞到S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WB检测苦参碱联合5-FU对Hep G2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用药上调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苦参碱联合5-FU降低Hep G2细胞48h细胞迁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联合5-FU减少Hep G2细胞48h穿膜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WB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下调细胞生长因子tgf-β、cleaved-tgf-β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WB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联合5-FU可以影响p38/Akt信号通路磷酸化。9.引入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激活剂,MTT、平板克隆、细胞周期、细胞划痕、WB实验结果显示激动剂降低了苦参碱联合5-FU对Hep G2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作用。10.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联合5-FU诱导Hep G2细胞内线粒体损伤。1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联合5-FU在体E7080供应商内对肿瘤生长同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不造成LEE011临床试验更多肝脏损伤。结论:1.苦参碱联合5-FU抑制肝癌细胞Hep G2增殖呈剂量依赖性。2.苦参碱联合5-FU在体内外通过抑制Hep G2增殖、迁移、诱导凋亡发挥协同抗肝癌作用。3.苦参碱联合5-FU抗肝癌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调控p38MAPK/Akt信号通路表达及造成细胞内线粒体损伤。